重汽真不重!
2016-10-09 13:06:04
577
0
济南时报 
  第一物流全媒体·现代物流报10月9日讯(微信:cn156news)

  提及国产重卡,不少物流车用户嗤之以鼻。“技术落后”、“高油耗”、“低出勤率”几乎成了国产重卡的标签。但这一切不美好的印象,却被中国重汽狠狠地打破了。随着德国曼技术的引入,中国重汽曼技术产品已成为助力物流行业发展的重要利器。

  让济南人颇感自豪的是,这项让国产重卡车“一雪前耻”的曼技术生产线,就位于中国重汽济南章丘工业园内。目前,其生产的汕德卡系列已成为物流企业的热选车型。9月21日,为加深济南物流企业与重汽的全面合作,来自济南物流俱乐部30余家物流企业代表在中国重汽济南吉诚汽车销售有限公司的组织下赴中国重汽参观交流,济南市经信委交通与物流处处长夏庆、副处长胡文兵出席考察活动。

  现场参观:每5分钟下线一辆新车 日产单班100台

济南物流俱乐部参观中国重汽

  9月21日,奔腾物流、星光大道物流、明达物流等30多家物流企业负责人走进中国重汽章丘工业园,依次参观了重汽整装车间、发动机车间及重汽样车展示厅。

  在驾驶室生产车间,没有传统加工部件时的火光四溅、刺耳噪音,2400吨八连杆机械压力机、1000和1200吨偏心式机械压力机、德国进口SMT清洗机、涂油机和7台ABBIRB6660 六轴机器人组成了冲压自动化生产线。而焊装线是由27台机器人操作的主焊线、地板焊接单元、机器人包边单元、机器人铆接单元、固定点焊区、修整线组成,同样领先国内行业先进水平。

  在发动机车间,技术人员轻轻将发动机曲轴箱的主轴承盖拿起,随手一放,主轴承盖与曲轴箱分离面完全啮合,无需进行拉削加工和(削加工,也不需要额外的精确定位,只要两枚螺栓拧紧即可。这就是涨断工艺的采用,彻底消除了分离面和螺栓孔加工误差的影响。中国重汽济南吉诚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唐潇猛介绍,“传统工艺上缸体与曲轴箱是独立个体,加工时需重新定位,独立加工后再合并加工,以确保同轴度。但即便再精确还是会存在误差,且生产成本较高。”

  作为亚洲最长的重型商用车总装配生产线,重汽可根据客户个性化需求,实行柔性化生产。整条生产线由预装线、总装线、内饰线、发动机分装线及车桥分装线等组成。记者看到,长达580米的总装车间流水线以5分钟一工位的作业频率进行车辆组装,经历53个工位后,一辆崭新的汕德卡便可完成下线,与相隔5分钟前下线的车辆排成排,分外壮观。

  数据显示,2009年7月15日,中国重汽与德国曼公司签署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引进的TGA重卡由济南商用车公司生产。通过合作,先进的工艺技术装备和先进的管理、营销理念,使济南商用车公司在产品、技术、质量、管理等方面迅速提升,与国际先进水平全面接轨。目前,仅章丘工业园,年生产能力便可达到5万辆。

  在重汽,还有一项生产技术被引以为傲。作为德国曼D20/ D26发动机的国产化,MC11/ MC13发动机等已使用蠕墨铸铁缸体,大量使用铝铸件,这大大降低发动机重量,降低了零部件的故障率,重汽也由此成为国内首家批量生产蠕墨铸铁缸体的重卡发动机制造企业。济南市经信委物流与交通处处长夏庆表示,蠕墨铸铁材料的应用是重汽“四个先进”的体现,“新材料的产业化应用,新技术的持续创新,制造业与物流业的两业联动以及制造问题数字化工厂模式,都体现了中国重汽的先进性。”大数据支撑:26个月百万公里无大修,每公里成本不到七块。

中国重汽集团执行董事、副总裁刘培民
  “过去100万公里无大修是一个非常高的指标,目前来看,100万公里其实是件很小的事情,我们已经实现。”在当天下午进行的物流企业与重汽集团交流座谈会上,中国重汽集团执行董事、副总裁刘培民表示,今年6月,来自无锡鸿运物流的车主用26个月率先跑出了100万公里的公里数,成为汕德卡首位过100万公里的车主,同时,因为他26个月无大修的记录,让他赢得了20万的奖励资金。“马上他就要成为首位过150万公里车主,未来还会有更多车主跑过这个记录。”中国重汽济南商用车有限公司销售部汕德卡品系部经理徐建峰表示。

  据介绍,汕德卡采用的是德国曼D20/D26发动机技术的国产化发动机,而D20/ D26发动机是代表当今世界最先进水平的发动机,是一款正在欧洲批量生产的成熟的重型柴油发动机。国产化的MC系列发动机关键的5C件(缸体、缸盖、曲轴、连杆、凸轮轴)及齿轮等全部自制,全部采用和曼相同的质量控制标准,最大程度上保证了发动机质量。

  记者从重汽得到一组数据,每辆汕德卡每公里的运营成本仅为6.57元(按照单月运营强度20285公里计算)!徐建峰介绍,成本费用包含了司机工资、司机开销、保险费、维修费、保养费、轮胎成本、上牌费用、折旧、燃油费、过路过桥费等十多项内容。以每辆车两个司机18000元/月计算,司机工资每公里为0.89元;罚款按照平均1000元/月,每公里为0.05元;汕德卡单车年保险费合计为31000元,每公里合0.13元;实测单车平均维修成本为 0.15 元/公里;800000公里更换发动机机油,每次保养成本4800元,合0.06元/公里;倍耐力轮胎寿命20万公里,2000元一条,单车配10胎,合0.1元/公里;购置税37400元,上牌费1000元,平均每公里为0.03元;单车价格44万(也可核算挂车),寿命150万公里,残值10%,折旧为0.27元/公里;平均油耗为34.52L/百公里,油价5.5元/L,每公里燃油费为1.9元;同时,算上2.5元/公里的过路过桥费、0.49元/公里的营业税,总共成本合计为6.57元。“按此计算,月盈利39353元的话,一辆汕德卡的回本周期约为12个月。”

  破解“灯下黑”:将加大品牌宣传,重视客户关系

  对选择享受终身服务的车主来说,维修成本降低、获取保真配件是一大购车诱惑。重汽目前已实现配件真假可追溯。记者从现场看到,每个配件上都贴着二维码标签,“从制造到包装,再到市场销售,都有二维码验证,如果你扫描验证出来的是个笑脸,那么恭喜你,你拿到了真的‘亲人配件’,而如果扫出来的是个哭脸,那肯定是假货。”工作人员介绍。

  “这项技术的实施,保证了重汽产品原装品质和性能,对维护重汽整车和配件品牌提供支撑。”济南星光大道物流公司总经理杜兆伟表示。“现在都没有人能解决这个问题,无人能解在社会上哪里可以买到正宗配件。我们要做商用车配件真伪验证的引领者。”中国重汽商用车销售部副总经理张帆表示。

  然而,在先进的技术性背后,重汽在物流车市场上也面临着尴尬的“灯下黑”。就济南物流车市场而言,欧曼、东风、柳汽、解放……可谓百家争鸣,就连斯坦尼亚、沃尔沃等进口车也都做得风生水起,但重汽的市场占有率却并不乐观。“山东人买车不买山东造,确实是个尴尬。”刘培民表示,重汽在工程车上的强势地位无需赘言,但物流车的表现实在差强人意。

  山东星光大道物流公司总经理杜兆伟直言,重汽产品在技术和维护上都实现了领先地位,但在客户关系和产品宣传方面尚需下狠力。他认为,长期以来,重汽忽视了物流车市场的巨大潜力,同时也忽视了客户感受和宣传服务,导致很多本土用户对重汽重卡并不了解,失去了很大市场。“重汽要进一步加大品牌宣传力度,让好产品得到客户的充分认知,同时要以用户为中心,紧贴市场,调整产品结构,扩大市场份额,真正助力济南物流中心建设。”夏庆表示。

  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商用车有限公司销售部总经理鲍红亮表示,长期被冷落的市场想要在短期内寻求突破并不现实,目前公司已积极调整方向,在品牌宣传和客户关系上发力,本次济南物流人与重汽的“亲密接触”就是很好的体现,“未来我们将通过产品创新,推出一些具有较大创新力度的车,引领行业对车型的选择。同时,我们会针对本土物流企业提供更多宽松的金融政策和售后服务,为物流人提供更有力的服务和支持。”

点赞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