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支付宝、银联商务、财付通在内的首批支付牌照27家支付企业续展最终结果应该在5月2号公布结果。迄今,距离牌照有效期已经超过了3个多月时间,27家支付企业仍处在无牌尴尬期,都在苦苦等待着石头落地的那一刻。
记者了解到,在266家存量的支付机构中,2016年将有100家企业到期面临续展,占据5年间总体发牌数量之比近四成。其中当前27家仍处在无牌尴尬期,第二批和第三批分别有12家支付机构和61家支付机构牌照面临到期续展。其到期日期分别为今年8月28日和12月21日。
一位支付业权威人士告诉记者,“据了解,央行已经在着手准备答记者问的工作了。“估计最快这周或下周会公布续展名单,但也有不确定性。”"
续牌工作秘密进行
按照央行规定,支付牌照有效期为5年,支付机构拟于《支付业务许可证》期满后继续从事支付业务的,应当在期满前6个月内向所在地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提出续展申请。中国人民银行准予续展的,每次续展的有效期为5年。
“据我们了解,这一次审批流程之所以拉得很长,主要是央行对于第一次续牌很谨慎。实际上,审核工作一直都在持续进行,当然,看似平静的表面下也是波涛汹涌。”对此,上述支付机构人士直言。“像个别资质不够的机构需要重新提交补充材料。而且,每家机构业务变化很大,情况各有不同,每家都可以看成一个个单列的模式。加上监管政策变化,机构亦面临重新规范的过程。”
该人士强调,从最终结果来看,牌照变化范围可能会比较大,而且,公布续展结果会很低调,续展机构本身也会很低调。总之,央行不希望市场对此进行过度解读。
“但是,在首批续展的27家支付企业中,如何进行调整随便挑一家企业都需要有平衡的技术。同样,在企业内部也是一个敏感的话题,续牌工作也都是在秘密地进行,即便内部想了解情况也需要得到公司领导批准才行。”该人士如是说。
在首批支付牌照业务范围中,包括了移动电话支付、固定电话支付、银行卡收单和互联网支付以及预付费卡发行与受理等业务范围。
“5年前,央行基本上还是按照受理类型分类,有些业务范围现在看起来则有些不合时宜了。像固定电话支付应用也越来越少,可能会被统一取消合并。”对此,上述支付机构人士认为,有支付机构选择主动放弃该项业务。
该人士进一步表示,主要是这5年间市场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机构申请续展材料可能会更多。“与首次申请一样,央行对续展材料进行审核,支付公司整改,多次反复整改才能达到标准。”该人士称。“从审核流程来看,因为涉及到各地支行,然后到总行支付司,各司司长都要统一审核意见汇报审核结果,最后应该还需要主管的行长签字才能正式生效。”
严控牌照数量
针对有的持牌机构有牌无业务,通过出售牌照行为谋取巨额暴利的行为,央行已明令划出“红线”。此前,央行出台政策明确表示,对于业务许可存续期间未实质开展过支付业务、长期连续停止开展支付业务、客户备付金管理存在较大风险隐患的机构,将不予续展《支付业务许可证》。
值得一提的是,央行不但收紧了支付牌照的发放,更下大力气重拳打击违规支付机构。2016年4月,央行发布“非银行支付机构分类评级管理办法”、“支付结算违法违规行为举报奖励办法”及“非银行支付机构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未来,央行将支付机构分为ABCDE五类11级,不合格机构将罚停业务甚至注销牌照。
据不完全统计,在5年间共有26家支付机构不同程度地被央行进行过处罚。其中有4家支付机构直接被央行注销了《支付业务许可证》。
近期,央行下达对银联商务和通联支付2家支付龙头企业进行总金额高达数千万罚款再度释放了对支付行业进行大力整治的信号。
此前,为整肃银行卡收单市场秩序,保障持卡人合法权益,根据社会举报,人民银行于2016年3月至5月期间对通联支付、银联商务开展了银行卡收单业务检查。经核查,上述两家公司存在未落实商户实名制、变造银行卡交易信息、为无证机构提供交易接口、通过非客户备付金账户存放并划转客户备付金、外包服务管理不规范等严重违规现象,举报情况基本属实。
对此,央行依法没收上述机构非法所得并处罚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