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再次来袭:这次是上海的机会?
2014-08-25 14:56:00
837
0
创事记 王如晨


  当时,云计算概念也是蓬勃向上。北京的IT业评论人士刘兴亮当时说了句有趣的话:天边漂来无数的云,不知道哪朵是故乡的云。他说出了中国云计算与物联网领域的尴尬,在核心技术与系统方案层面,中国没有多少核心的储备。

  用欧阳宇的话说,“国际话语权底气不足”。不过,现场一位专家说,许多技术是通用、标准化的,只是一直缺少系统整合,相比它来说,欧阳说的行业融合难度大、缺乏核心的协调机制,这个问题更核心,它导致技术方案难以整合,物联网项目还只能割裂发展。

  这位专家认为,如果只是单一应用项目,是不太可能建成物联网的,这是一个开放世界,必须要协同产业链,形成集聚效应,连接现实社会中的各种物与人,必须首先从人的角度出发,解决人的问题,让大众感知到真正的应用价值。

  那么,话说回来,在这个时间段,上海这个物联网创新中心,能否成为激活中国物联网的关键呢?

  要我说,在上海重新发力,比在无锡要更靠谱些。当年无锡引领行业,主要得了政策优势,上海舆论上有些被动,但从基础设施、人才、技术、区位竞争来说,上海更有优势。

  上海科委人士透露,该单位正在加紧制订《物联网十三五规划》,力争在新的5年,成为中国中国物联网业的战略高地,引领整个行业的发展,物联网创新中心正是上海物联网业的关键部分。

  不过,在如此多的行业巨头中,为什么单单选择了美国半导体巨头博通?它不是都将移动通讯的基带芯片给关闭了嘛,一些行业人士甚至说它不行。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长王曦表示,博通才是全球物联网领域最核心的整体技术方案提供商,引入它,能够解决技术标准不统一,能撬动整个产业链,形成集聚效应,吸引更多项目落地。

  博通大中华区总裁李廷伟提供了一个数据。他说,全球 99.98%的网络流量,至少要通过一枚博通芯片才能进行传输。从汽车到家用电器、从宽带到回程传输、从 GPS 到 GPON、从处理器到电力线、从机顶盒到小型基站,博通是一家可以连接一切的公司。

  他补充说,中国的BAT们、华为、中兴以及许多网络终端包括手机等,都绕不开博通的技术与方案。

  这确实是一个可怕的信息。在我长达10年的半导体行业报道实践中,博通过去整体声量并不很高,PC领域有英特尔处理器,手机处理器领域有高通,博通似乎一直被压着打。

  博通一位高层,公司淡化部分移动通讯业务,会变得更加专注,物联网与可穿戴领域正是公司未来的聚焦战略。

  我知道,它与中国市场渊源与合作要深过高通们。一年多以前,它曾长期是中芯国际的最大代工客户。它的产品与技术,早已嵌入中国家庭、手持设备以及各种基础设施领域。过去 20 年间,博通收购了超过 50 家公司,丰富了ICT基础设施领域的技术储备。仅仅从2007年开始,便落实了16起重大收购案。

  但是,在一种“去IOE”的潮流中,博通参与中国物联网创新中心的建设,难道不担心么?

  博通上述高层表示,物联网世界,没有哪个国家能真正独立发展,这是一个融合市场,必须落地现实经济,而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正是全球物联网应用场景最丰富的市场。目前,中国三网融合正加速推进,它将为物联网的构建创造最大的机会。

  他补充,博通与高通等公司的商业模式不同,生态构建重于利益独享,30多年来,博通与大量中国企业建立了深厚的合作关系,许多项目合作保持了最大的开放性,并有意帮助中国建立自己的标准体系。他强调,博通是全球半导体企业率先支持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企业。

  欧阳宇说,博通在物联网领域技术储备确实非常明显,它的参与,能提高产业链协同的效率,降低各种技术壁垒与产业协同难度。尽管目前中国物联网的发展有上述许多问题,但是前景依然诱人。赛迪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已达4896亿元,未来多年,年增长率将保持在30%左右。

  “这一次可是上海的机会。”一位专家对笔者幽幽地说。
点赞
收藏
王如晨
共发表2篇作品
最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