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是制约我国追溯体系建设的根本原因
2014-10-13 09:46:00
580
0
中国科学报 
  目前,我国可追溯的生鲜食品比例近乎为零,2011年商务部发布追溯肉类和蔬菜的技术标准后,迄今仍无其他食品的相关标准。对此,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专家们表示,成本是制约追溯体系建设成功的根本原因,必须要合理设计区域试点,建设他律市场监管机构。

  集约化程度低

  其实,从2000年后,我国就开始建立可追溯管理体系,并且把保障食品安全作为追溯体系实施监管的重点。然而十几年过去,管理体系仍未建成。

  对此,专家们表示,这与我国当前生产者的经营规模小且分散、组织化程度低密切相关,因此很难实现对供应链内每一个节点的完全监控。

  “打个比方,你在市场上买了一把青菜,而这些青菜很可能是从农村千家万户中收过来的 。”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罗云波说,消费者不知道买的是谁种的菜,追溯非常困难。

  黑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机场办事处卫生监督科副科长王硕也表示,我国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还刚刚起步,而且分行业分种类,从食品分类到品种等各方面,没有一个统一的溯源标准和体系。

  体系分散 成本太高

  2002年,国家有关部门启动了条码工程,积极推进食品跟踪与追溯工作,但主要应用于部分蔬菜、牛肉产品等。此后,各地也相继推出了食品追溯方法。

  不过,专家们表示,“各种追溯的方法不一样,测评的技术也不一样”,区域分割严重,且各有各的做法,并且无法覆盖食品生产的全程。

  2008年,北京奥运会召开。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主任刘清珺是当时食品安全保障的参与者。他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当时的追溯体系可谓非常地完善。

  从浇菜用的水以及使用的农药,包括最后做成盒饭,运到哪里去,都使用了GPS系统监控,且如果遇到堵车,食品车超过五分钟不在规定的运行轨道,车上的食品就得换掉……刘清珺向记者描述当时完善的食品追溯体系。

点赞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