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末的三线军工企业,陕汽集团凭借在新能源领域的技术革新,逐步迈入我国重卡的“第一阵营”,成为中国新能源重卡的领先者。
陕汽集团的前身是始建于1968的陕西汽车制造厂,产品分为军用越野汽车与重型卡车、中型卡车、微车和客车。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近三年来,陕汽重卡销量位居国内企业前五名,在我国重卡行业“第一阵营”。
然而,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重卡汽车耗能高、排放大等特点,成为其发展的绊脚石。同时,面对我国经济增速放缓、重卡行业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严重等问题,陕汽重卡瞄准新能源汽车的研发,通过调整产品结构,助推企业“换挡提速”、转型发展。
面对低迷的市场,2014年陕汽推出柴油-天然气双燃料汽车,成为国内首家具有国四标准的双燃料重卡企业,被业内誉为新能源领域的“第三次革命”。其实早在1999年,陕汽集团就率先在国内尝试新能源汽车技术。此后陕汽一系列创新,被称为新能源领域的“三次革命”。
2005年,陕汽经过科技成果转化,成功研发出国内首款单一燃料的CNG(压缩天然气)重卡,掀开了国内CNG重卡的序幕,被誉为重卡新能源领域的“第一次革命”;2008年,陕汽研发世界首创、中国首辆“自增压LNG(液化天然气)重卡”,推动了国内LNG重卡商业化时代的到来,被誉为“第二次革命”。
记者了解到,为了拓展海外市场,针对不同市场的工矿、环境和气候不同,陕汽开发了适合中东和非洲的热区版重卡、适合俄罗斯等国的寒区版重卡、适合东南亚运输法规的轻量化重卡和天然气重卡。
创新的背后离不开科研团队的贡献。陕汽集团组建了西北地区唯一的新能源重卡实验室,并与国内外多所大学合作共建创新基地。其中,与美国加州大学合作成立“新能源汽车研究机构”,与清华大学共建“车桥技术联合研究中心”。凭借这些高端平台,陕汽拥有500多项专利、100多项国家、省级重点产品,其中多项专利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作为全球重大装备制造业,陕汽集团紧抓“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大力拓展海外市场,布局全球生产、销售网络。当前陕汽重卡已出口欧洲、非洲、亚洲及中东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时,在哈萨克斯坦、埃塞俄比亚、马来西亚、巴西等多地实现了本地化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