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14年年底,48%的北京市民出行首选绿色出行。最近5年,北京市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连续递增,平均每年都会增加大约2%。
北京市交通委解读,48%的公共交通出行比例标志着北京已经步入了公共交通主导城市交通的时代,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已经初步确立。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集聚效果显现,大客流逐渐成为北京的交通出行特点。轨道交通成为快速运输大客流的有效出行工具之一。每年,这座城市平均要开通约60公里的新地铁线路。到去年底,北京的轨道交通运营里程从2009年的228公里增长至465公里。17条地铁线路中,光换乘站就有41座。一张庞大的地下交通网已经初见端倪,每天快速运送着1000万人次的大客流。今年年底,这个数字还将刷新——随着6号线二期、7号线、14号线东段和15号线一期西段投入试运营,北京的轨道交通路网将再添62公里。
还有一张网是地面公交。对于它而言,公交人做得更多的是按照客流分布需求修补。2010年以来,本市共新开线路221条,调整线路300条,解决了316公里新建道路有路无车问题,方便了670余个小区居民的出行。同时,一些轨道交通覆盖的范围,地面公交适当退出,给社会车辆腾出路面。5年来,北京市累计削减市区重复线路860公里、重复设站1704个。虽是补网,却不乏创新。2011年5月,北京市首条放射线快速路公交专用道京通快速公交通勤走廊开通,地面公交吸引力明显增强,日均客运量增加1万人次,主路公交车运行速度提高80%。2014年,这种模式将在京开及西南三环得到推广。
两张网既各自发展,又相互交织。一批一体化的交通枢纽陆续投入使用。目前,北京南站、西站南广场、四惠等综合交通枢纽实现了一站式换乘地铁、公交、省际长途。苹果园、北苑北、望京西等10个客运枢纽预计明年开工,2017年前陆续投入使用。
未来,智能和绿色将成为公共交通新的吸引力。全国交通行业最大的数据中心和信息化平台已投入运营,逐步实现了行业监测、预警预报、数据分析等功能。这些功能还将逐步大众化,如今,市民掏出手机就能查询180多条公交线路实时到站的情况。今后,手机预订停车位、查看地铁站内拥挤情况等都将逐步实现。
按照首都大气环保和PM2.5综合治理的总体要求,截至目前,新能源、清洁能源公交车达到6224辆,占公交车辆总数的近三分之一。2014年底前,还将有3009部带有空调的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公交车辆加入。力争到2017年,五环内所有公交车都将是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