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被查P2P达六家 一场监管风暴已经降临
2015-09-16 12:18:13
1108
0
第一财经日报 杨佼
  一场猛然刮起的监管风暴,正在席卷整个P2P行业。从风头正劲到寒意森森,如同这个快速崛起的行业,巨变几乎在一瞬间完成。


  风从南边来。最早传出消息的深圳,8月以来,深圳多家P2P平台,遭到经侦部门突袭调查,数家平台管理层、员工被带走调查,其中不乏知名平台。就在9月14日,深圳公安局再次公布最新调查进展,又有一家成立仅20余天的P2P平台被调查,7名员工遭刑事拘留。

  按照深圳公安局发布的消息,这家尚未公布名称的平台,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而在此之前,深圳一家名为富达亚的平台,亦被定性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在涉案平台中,有一家公开表示,对投资者的资金提供还本付息保证。

  “查平台非法集资,可以说就是在查资金池,因为资金池只是违规而不违法,查起来存在法律障碍,所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就是适用法律的突破口。”业内人士向记者分析,期限错配、虚假标、自融等问题,都与资金池息息相关。

  据知情人士透露,此次针对P2P平台的调查,是由深圳全市统一部署,目的就是打击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典型平台,迄今为止,调查并未结束。而除了深圳之外,一场更大范围的监管风暴正在袭来,杭州、上海、北京等地也已接连开始行动。

  监管风暴

  继融金所、富达亚等P2P平台被深圳经侦部门调查之后,近日,再度爆出深圳P2P平台员工被带走调查。

  9月14日,深圳公安局网站发布消息,9月9日11时许,该局宝安公安分局经侦大队、塘头派出所,根据已掌握的线索,进行走访摸排时,发现一家电子商务公司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随后,该公司蓝某、盘某等7名员工,被带走接受调查。

  根据深圳公安局披露内容,这家公司实际上是P2P平台,其模式也与目前P2P行业共同采用的业务模式无异,即先由平台员工先在线上线下推广,客户借款时由风控部门评估风险,签订合同后运营部门在线上平台发标,投资者在网站注册会员并绑定银行卡,即可进行投标。该平台于今年8月27日正式上线运营,目前已吸收注册会员525人,实际投资者87人,涉案金额共计255万余元。

  由于深圳警方尚未披露详细信息,该平台的具体情况目前不得而知。但深圳公安局在上述消息中称,目前,蓝某龙、盘某等7人已被刑事拘留,并明确将该平台的上述行为定性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这是自今年8月对P2P平台进行大规模调查以来,深圳警方最新的公开表态。在此之前,深圳另一家平台富达亚也遭到调查,其法定代表人、董事长范诗科等6名高管、股东被带走调查。9月11日,深圳公安局公布了上述消息。

  这只是深圳P2P调查的案例之一。早在今年7月,深圳公安局就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名义,对一家P2P平台进行调查。不过,由于此前被调查的平台知名度不高,并未引起太多关注,但9月7日深圳知名P2P平台融金所被查,28名管理人员被带走调查的消息传出之后,迅速引起行业极大震动。

  “这次大规模的密集调查,意味着一场监管风暴已经降临。”深圳一位P2P业内人士对记者说。公开信息显示,深圳近期被警方调查的P2P平台至少已经达到6家,除了融金所、富达亚,还包括早前被查的国湘资本、合利在线。

  深圳互联网金融协会一名负责人告诉记者,大规模调查展开之后,该协会曾与深圳公安局方面进行了深入沟通,警方表示,启动大规模调查,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为了维护行业秩序,要对一些违法违规的平台进行打击,以促进健康发展;另一方面,深圳P2P平台数量众多,但良莠不齐,平台跑路、坏账等负面事件频繁,有必要进行调查、规范。

  一个未经证实的说法是,深圳被查或可能被查的平台,数量可能将达到30多家。对此,深圳某P2P平台高管称,据其掌握的情况,目前调查范围已经大致确定,这一波主要调查业务存在重要问题,或者违法违规行为已经被警方掌握线索的平台。不过,业务、资金存在问题,但没有造成投资人损失,或没有人举报的平台,警方暂时尚不会采取行动。

  上述深圳业内人士称,相关平台在被查之前,警方已经掌握其违法违规的线索,而其中一部分是因为被人举报。此前就有消息称,融金所被查,就是因为遭人举报。

  “调查肯定还没有结束,接下来可能还会有平台被查,但究竟要查多少家,以及下一步的具体行动,只有警方才知道。”上述深圳互联网金融协会人士称,根据该协会与深圳公安局沟通,此次大规模调查,确实是由深圳市层面统一安排,首批被调查的就是业务存在问题的平台。

  这只是监管风暴的一个缩影。除了深圳之外,杭州、上海、北京、湖南等多个省市,也已对P2P行业进行大规模调查。甚至有传言称,此次各地针对P2P行业进行的调查,并非偶然,而是全国统一部署的结果。

  杭州某P2P中介人士称,当地近期也有部分平台被查,最近“大家的日子都不太好过”。网贷之家创始人朱明春亦称,杭州、上海确实也对一些P2P平台展开调查,但调查的大多是小型平台,所以并未引起太多关注。此外,北京近期也有针对P2P的调查行动。“据我们了解,这些大多是地方政府自行安排的,而应该不是全国层面的统一行动。当然,也有可能我们没有掌握核心信息。”朱明春称。

  祸起资金池

  在进行调查时,深圳经侦部门将调查的目标直接指向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根据深圳公安局网站信息,除了上述被查平台,富达亚也被定性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按照深圳公安局的描述,包括富达亚在内,目前被定性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两家平台,其业务模式与P2P行业普遍采用的模式,并无本质区别,也难以看出其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上述两家平台员工供述,富达亚借款标的借款期限一般为1个月或3个月,一个月期投资年利率是16%,三个月期为18%,向借款人收取的年利率为36%以上。自2014年6月以来,富达亚涉及金额超过3000万元。上述未公布名称的P2P平台,给投资者的年化利率为10%~15%,向借款人收取的利息则为年化15%~17%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相关信息中,深圳公安局特意提到,“未公布名称的平台承诺到期后向投资者还本付息”。

  “公安机关以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刑事拘留涉案人员,调查指向显然是非法集资。”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律师肖飒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分析,P2P并非都是上述模式,涉案平台明显涉嫌自融,属于违规行为。

  肖飒称,按照《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规定,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出具凭证,承诺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活动;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不以吸收公众存款的名义,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但承诺履行的义务与吸收公众存款性质相同的活动,均属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不过,这可能并非近期各地大规模调查P2P平台的全部原因。随着近年来P2P行业的疯狂发展,各种违法违规行为也层出不穷。在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展开调查的背后,监管部门可能还有以此清查P2P平台资金池、虚假标、诈骗等痼疾的意图。

  “P2P行业虽然出现时间很短,但还没有哪个行业这么乱过,可以说没有哪个平台没有瑕疵,只是问题严重程度、性质的区别。”深圳某P2P平台管理层人士对记者如此表示,目前对行业、投资者危害最大的,无过于虚假标、挪用资金、诈骗、期限错配、自融等问题。

  业内人士认为,这些问题往往又与资金池联系在一起,与资金池形成一体多面,最终形成恶性循环。而资金池只是违规,并不涉及法律问题,如果要调查,只能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方面入手。

  实际上,随着时间推移,P2P平台的假标、挪用资金、期限错配等手段、方式,也变得越来越隐蔽。

  深圳某平台人士说,从深圳公安局公布的信息来看,涉案平台业务模式本身不存在问题,但其背后可能存在虚假标问题,即通过假项目融资,而且可以通过反复发假标的方式,形成资金池,并利用这种方式进行到期资金兑付,剩余资金则被挪作他用。

  资金池甚至成为一些平台非法集资、诈骗的渊薮。据上述业内人士介绍,线下私募基金与线上平台联动,已成为P2P平台普遍采用的模式,为了筹集资金,一些平台通过线下发行私募基金,再线上转让收益权的方式融资,但资金到手后,即被挪作他用。换言之,此类项目实际上是在变相发假标。

  期限错配同样如此。记者获悉,一些借款方资金使用时间较长,发标时不受投资者欢迎,平台就通过拆标的方式发布短标,借款第一次到期后,利用同一个项目再次发标,再将资金借给借款企业,用于归还投资人,但借款并未实际归还。此外,还有平台采用等额本息的方式,借款方每个月还本付息,但平台只向投资人付息,期满后才归还本金。在此过程中,借款方归还的本金,被平台挪作他用。

  “这些模式很难说都有问题,但却存在很大风险,一旦成了坏账,就有演变成发假标的风险。”上述深圳P2P平台人士说,还有一些平台,由于规模小,可能存在项目、借款不匹配的情况,为了便于开展业务,就通过发信用标等方式,先获取资金,有项目再放款,这也很容易触及违法违规的红线。

  寒冬来临

  融金所、富达亚等平台陆续被经侦部门调查后,整个P2P行业的气氛陡然间变得一片肃杀。近期深圳举行的多场P2P活动中,与会人员几乎都是一脸凝重,往日座无虚席的会场也变得冷清起来。

  “大家现在都很担心,精神非常紧张,不知道还有谁会被查,行业可能也会变得萧条。”朱明春说,经过这轮严厉的查处,可能会导致投资者信心丧失,业务开展、成交量、参与人数都会萎缩,更谈不上创新发展。

  这并非个别看法。万家兄弟执行董事、总经理董博淳认为,面对如此严厉的监管,可能会对一些正常运营的平台产生不良影响,即便业务没有问题,投资者一旦恐慌挤兑,平台也难免出问题甚至可能倒掉。

  不过,董博淳也认为,在行业良莠不齐的情况下,监管调查可以净化行业秩序,司法机关的介入,长期也是利好,一些业务相对规范、发展稳健的平台,将获得更大发展空间。与此同时,经此一役,未来行业发展的步伐将会放缓,尽量实现业务的规范化。

  “总的来说,不利影响肯定存在,但也不宜过于恐慌,监管层在大的方向上还是鼓励,但一定要把握好创新的度。”朱明春说,此次给整个行业敲了一记警钟,平台要做好自我约束,切记在创新过程中,哪些红线、底线不能逾越。

  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均认为,在目前的情况下,监管重拳出击确有必要,但在此过程中,希望能给那些业务不合规,或因监管尚未明确违规但资金真实借给融资方,而且愿意规范业务的平台以整改、规范的机会。

  与此同时,在突如其来的监管风暴面前,不少平台也开始主动自我整改。上述某P2P平台人士就表示,目前该平台已经开展自查、自纠,自查的主要内容是岗位流程、满标效率、资金是否及时到达借款人手中,以及在发标过程中是否出现错误等。

  而另一家P2P平台人士亦称,该平台近期已在内部开了交流会,对可能存在不规范的业务进行排查,重点包括假标、自融、挪用、期限错配等问题自查,希望尽可能对业务进行规范,并尽量向监管要求靠拢。
点赞
收藏
杨佼
共发表1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