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物流全媒体报道:
编者按:供应链金融这一创新产品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融资压力,有利于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但是由于供应链金融的服务链条中参与者众多,操作程序复杂,信息不对称等诸多因素,导致在其运作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风险。皖江物流近百亿造假案便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避免皖江物流资金坏账的类似事件再次发生,需要多措并举,在提高市场的准入门槛、建立明确的操作规范、加强供应链金融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以及加强贷后的跟踪管理等方面,做好金融风险的防范工作与安全管理。
我们也看到,为了规避供应链金融快速发展中潜在的风险,针对暴露出的问题,各方也在积极寻找破解的思路,并拿出可操作强的举措,质押诚信平台、放心库、在线供应链金融等防范供应链风险的创新服务,这何尝不是促进供应链金融健康发展的应有之义。
视点一:供应链金融如何在“危”中寻“机”
作者:高啸宇
2012年开始,钢铁行业就面临着有史以来最冷的冬天。产能过剩、钢价跌荡下浮、钢贸商资金链断裂、信贷危机接踵而来、跑路自杀传言不断,几大国有企业纷纷中招。面对行业的加速洗牌,众多钢贸商纷纷退出转行,真的是覆巢之下无完卵。这场冬天还要持续多久没有人说的清楚,人们不禁要问是什么造成了众多的钢贸风险事件?难道仅仅是因为环境变冷了?面对如今的存量市场,钢铁行业的机会又在哪里?
谁是原罪?
皖江物流近百亿造假案日前被证监会审理终结,又一次将托盘融资黑洞推到了舆论的浪尖。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托盘融资业务存在的原因。之所以有这种融资模式是因为在钢铁特殊的市场环境中,一方面钢厂要求大订货量,然而一般贸易商包括终端客户由于资金不足,而且采购量分散,所以有集中融资的需求。另一方面银行对资质审核非常严格,造成民营企业融资困难。所以托盘融资业务就在中国特殊的钢铁环境的催生下畸形成长。
托盘融资的模式本身并非黑洞的原罪,主要的问题是业务运行的方式和监管的缺失。托盘融资业务的利益相关者有五块主体,是这五块主体共同促成了今天的黑洞:
第一是钢厂,这里的钢厂主要是民营的中小钢厂。与大钢厂不同,这些中小钢厂融资相对困难,而他们又希望获得资金扩大生产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所以他们希望生产出的货物能够快速套现。对于钢厂来说,融来的钱应该用于解决钢厂供应链的资金问题。然而为了迅速扩张抢夺市场,这些中小纲厂往往把融过来的资金用于建设厂房生产线的产能扩大上。这不但造成了钢厂对于市场的盲目竞争,进而造成产能严重过剩,同时不断的资金贷入和不断膨胀的浮躁让这个“气球”越吹越大,最后破掉。
第二是钢贸商,钢贸风险事件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是钢贸商为了获得更大的融资杠杆,最终通过盘子的扩大,获得更多的利益。所以“一货多嫁”、空开仓单,这些行业内皆知的玩法,在行业环境好的时候便种下了“定时炸弹”。当外部环境迅速降温,所有的“炸弹”相继被引爆,并产生了连锁效应。而此次钢铁市场的变化影响最大的就是钢贸商。随着钢价的进一步压缩,集中囤货模式已经面临严重挑战,大批的钢贸商退出市场。
第三是投机商,由于钢铁有金融属性,所以在传统的钢铁市场中活跃着大量的投机商。投机商与钢贸商不同,投机商购买钢铁的目的是为了套利。所以投机商的需求并非真实的市场需求,同时由于投机商套现后并没有将钱用在钢铁市场中,所以造成偿付能力的不可控,增加了风险的几率。
第四是托盘商,托盘业务的巧妙之处在于托盘企业从银行低息获得贷款再转手高息贷给钢厂或者钢贸商,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影子银行”。就如同皖江物流这次事件一样,笔者认为此事件背后的原因在于,国家对于国企考核偏重于企业的盈利,而忽略了企业的“健康”。最终造成企业的盈利压力逐年增大,使得企业只关注短期利益,最终铤而走险,所以多元化的考核机制以及市场化的投资驱动可能是未来国有企业的发展方向。
第五是银行,无论是托盘融资抑或是质押融资,其实都是银行按着适合自己的方式去设计的产品,这些产品与整个钢铁产业链是不对等的。同时银行防空风险的途径更多集中在责任转移,而缺乏对于关键点的控制。这也就是为什么风险频频出现的原因。笔者认为未来物资银行是值得探讨的方向,因为只有通过物流对交割进行实际控制,通过信息化集中进行风险发现,通过对于资金使用方向的跟踪了解融资后资金的去向,才能相对的控制了风险。这虽然是一个过于理想的状态,但却是努力的方向。
“危”中寻“机”
笔者认为巨大的危机背后释放出更多的是新的机遇。钢铁行业的冬天可能带来的机遇会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方面,公开的质押诚信平台,面对重复质押等问题,公共的质押的诚信平台的建设会是未来值得探索的方向。比如中物华商策划并发起的中国物流金融服务平台致力于为金融机构、物流企业与融资客户提供商品存货的质押 信息登记/公示/查询服务、质押标准化流程管理、交易融资服务、不良资产处置服务的第三方平台。未来还会有更多组织共同参与到质押诚信平台建设中。
第二方面,仓储的安全性建设,面对空开仓单等问题,如何建立安全的第三方仓储平台是值得讨论的方向。近期中国储运正在打造的中国放心库活动致力于推动中国仓储行业树立以诚信为本、以守法为根的经营理念。仓储是大宗商品交易安全性重要的保障,所以想要建立安全的交割平台就无法忽视仓储的意义。笔者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大宗仓储企业参与到地网的建设中。
第三方面,供应链物流,笔者认为钢贸商会从单纯的环节贸易业务走向供应链业务,比如浙江物产通过上游代采控制,中游仓储控制,以及下游销售渠道控制连接整条供应链,实现全环节服务,可以更加有效的确保钢铁供应链的供需协同一致。
第四方面,钢铁电商,互联网的意义在于效率的提升和成本的降低。比如找钢网通过从钢厂集中订货,直接将货物卖到次终端甚至是终端客户。让每笔订单的金额控制在5万元以内,通过碎片化订单建立终端销售渠道。钢铁电商的发展会成为钢铁未来流通渠道中一个重要的创新。
第五方面,在线融资,招商银行前一段时间提出了供应链金融2.0,提出了“信息质押”的概念。互联网与金融的融合是必然趋势,所以对于在线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探讨,有可能成为未来解决大宗商品融资的一个突破口。
第六方面,国家战略,作为国家战略的“一带一路”战略会推动钢铁行业的产能外扩。同时加速钢铁行业的整合,甚至会出现超大级钢铁企业。集中化的推进会有助于新钢铁渠道的搭建,同时对于高端的钢铁产品的创新研发也会形成倒逼,促进钢铁技术的提升。
传统钢铁市场的消亡同时暗示着新时代的到来。笔者认为钢铁市场的寒冬并不一定是坏事,重新洗牌会带来新的产业机会,不管是质押诚信平台、放心库、钢铁供应链、钢铁电商、在线供应链金融、还是“一带一路”都是寒冬时期的星星之火。行业中的企业只有开拓创新,化危机为机遇,才能找到一条新的发展之路。只有敢于拥抱明天的企业,才能在未来拥有一席之地。(作者单位系中储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物流研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