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物流全媒体记者丹扬采写:
如今,“互联网+”的经济新常态下,农业供应链产生了很多新的改变,那么,它到底改变了什么?电商的发展给了现代农业怎样的发展机遇?
颠覆了 “时” “空”“传统商贸流通农业的供应链,是从产地、销地再到商超。”国家农产品现代物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国利,在接受《现代物流报·首席供应链官》专刊记者采访时,如此描述传统的农业供应链。
现在的“互联网+”颠覆了传统农业供应链的什么呢?是“时”“空”。
一是空间价值的颠覆。即在“互联网+”环境下,农业产品的流转发生了空间变化。
王国利指出,电子商务供应链和传统农业供应链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传统农业供应链是人到市场里去买东西,这里的空间价值是在卖场里面,不管是产地批发还是销地批发,都是通过物流运输到一个交易场所交易,产地也好,销地也好,都是“人-场-货”的模式。这里的空间价值指的是市场的交换必须在一个空间里面,同时这种市场交换需求是不精准的,不对称的。
“互联网+”颠覆了传统的空间模式,建立了信息可以对称的新模式,由不对称到对称的模式,也就是我们说的“需求逆向化”,要求越来越精准,速度越来越快,成本也越来越低,竞争的模式也不一样了。从方法论的角度上看,互联网颠覆了很多东西。
二是时间价值的颠覆。传统农业销售是靠时间来磨,农民售卖一车西瓜,在小区里只能在这个时间点上卖,如果在线上卖,可以同时扩大时间和空间;又比如冬枣、樱桃,可以用最快的速度,最大的辐射空间,实现农产品的销售和推广。
“下一步,农产品可以采取C2B的模式,或C2B2C的模式,先预售,跟小米手机一样,你们要哪一种的,什么产地最好,到了采摘季不用进库,不用反季储藏,用最好的成熟度,最快的速度,最广的辐射面卖出去,这就是电子商务的魅力。”他进一步说道。
电商流通,首先是信息流,即“让人知道”哪里有好货,第二是资金流,即“要让人买到”,这里的“买到”是指24小时在线支付,时空价值颠覆了。最关键的是“送到”,所以说“赢物流者得天下”。这是一个“货-流-人”的模式,信息流、资金流,全时空在线化没有问题了。实现了新的供应链模式关键是物流。
由此,从这两个层次看,“互联网+”一是对传统“人-场-货”模式贸易的提升,即贸易在线化,这是一种再造的模式,二是传统贸易的线下部分要数据化,包括现在对食品安全提出来的监控追溯的物联网的概念,这都是通过互联网才能实现的。线下的数据化和贸易的在线化,是对传统商贸或供应链的一种升级和再造。
打造梯级供应链
在谈到电子商务时,王国利指出,真正的电子商务供应链是一个梯级化的概念,我们研究的命题是“互联网打造梯级供应链”,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都有别传统供应链模式。电子商务就把原来的供应链模式打破了。
农民卖初级农产品,从家里、地里拉到小区门口或者摆地摊,这就是传统贸易的C2C。农民把农产品弄到市场这一个平台上卖,或者初级农产品交给加工企业,加工好了再作为产品卖,这是传统贸易的C2B供应链。“互联网+”环境下,农业供应链变成了电子商务的“货-流-人”的模式,农民不需要推着产品到小区门口卖,初级农产品通过网商、物流,以更快的速度,更大的空间就可以卖掉。在这里,颠覆最大的是“时”与“空”,这就是电商和互联网的魅力。
初级农产品通过线上直接卖走了,不一定实体采购了。这种供应链也是在发生变化的,库存、空间价值都不一样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供应链和传统的商贸流通模式被再造升级。从这个角度来说,农产品供应链三次产业融合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解决“最初一公里”问题
如果把目光集中到物流,在“互联网+”的环境下的农业领域,物流还是制约发展的短板。农产品在“互联网+”环境下如何实现产销对接,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呢?
王国利说:“‘互联网+农业’是一个双向物流,一个是工业品下乡,一个是农产品进城。”要解决双向物流的问题,除了工业品下乡的最后一公里,还有农产品进城的最初一公里。
他认为,农产品,尤其是生鲜的部分,最初一公里解决不了,后面的数百数千公里可能都要出问题。冬天、夏天,南方、北方的差异非常大,这就是双向物流稀释成本的问题,国外的物流大鄂不会到农村发展,依靠原来邮政体系,成本和速度都是很大的问题,所以,国内各大物流公司也在发力农村物流。
农村电子商务拉动了物流大发展,可以实现城乡消费者在选货、采购、价格、保质四个同权,这其实是“城乡一体化”的新模式,现在的新农村建设,不是要把农民赶到楼上去。农民依然生活在农村,但是享受城里人一样的社会公共服务,可以自由享受他的权益和生活。
王国利说:“新农村环境特别好,麦浪滚滚,稻花飘香,没有雾霾,路上不堵车,解决了最初和最后一公里农村物流问题,如果教育和医疗再有所改善,农村和城市又有什么差别呢?”有好多经典案例已经初步实现了设定的目标。
(本文同期刊登在8月28日《现代物流报 首席供应链专刊》D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