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13年底全国LNG加气站电子分布图来看,加气站数量比较集中的几个省份为山东省、河北省、新疆自治区、河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等。目前,快速发展的LNG加气站在政策层面利好不断,但与此同时其也面临着“与民争气”的质疑。同时,也有媒体曝出液化天然气掺假等情况。而这一切,在LNG热潮下都需要被重点关注。
2002年12月,河南中原油田燃气汽车改装厂改造生产了我国第一辆液化天然气汽车,在北京作示范展示时引起了轰动。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与中原油田达成协议:由中原油田向北京供应液化天然气,并承担北京市公交汽车的液化天然气汽车的改造工作。北京市有关方面认为,推广液化天然气汽车,对于北京2008年举办“绿色奥运”,保护好生态环境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2002年,河南中原绿能高科有限责任公司在北京建成中国首个液化天然气(LNG)加气站。据有关市场咨询机构不完全统计,中国建成的LNG加气站已从2002年的两座增加至2013年年底的1800多座。2012年~2013年是中国LNG加气站发展的黄金时期,据统计,2012年和2013年,全国新建成并投产的LNG加气站数量同比增长速度分别达到200%以上和130%。业内人士预计,2014年建成投产的LNG加气站数量将会达到400座左右。截至今年年底,在全国范围内,建成运行的LNG加气站总数估计在2400~2500座。
根据2013年底全国LNG加气站电子分布图来看,加气站数量比较集中的几个省份为山东省、河北省、新疆自治区、河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等。
利好政策不断
LNG车用燃料有效载量大,单次加气行驶距离长,与柴油燃料重型车辆相比,LNG汽车可节约20%~30%的燃料费用。而且LNG作为汽车燃料比汽油、柴油的综合排放降低约85%,无铅、苯等致癌物质,基本不含硫化物,环保性好,可以实现国Ⅳ排放。鉴于这些优势,液化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成为国家“十二五”规划期间重点发展的车用能源项目。
2011年9月6日,由国家能源局组织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新疆广汇集团、中海油气电集团编写的《液化天然气(LNG)汽车加气站技术规范》正式发布,并明确于2011年11月1日起在全国实施。该项标准的发布实施,填补了国内LNG产业标准的一项空白,技术规范的实施对全国LNG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对LNG汽车的推广应用发挥重要作用。
在国家LNG加气站技术规范出台之前,为推动LNG加气站建设和液化天然气产业发展,很多地方包括深圳、四川等出台过地方LNG加气站建设规范。国家能源局出台LNG加气站建设技术规范国家标准,无疑有利于标准的规范统一,为2012年以后如火如荼地建设中的LNG加气站,提供了政策标准和依据。
为扩大天然气利用规模,促进天然气产业有序、健康发展,发改委、能源局组织根据“十二五规划纲要”编制并于2012年10月22日印发《天然气发展“十二五”规划》,在该通知第四章第五条“引导天然气高效利用”中明确写到:“修订《天然气利用政策》并组织实施,鼓励和支持天然气分布式能源、LNG汽车和船舶燃料等高效天然气利用项目,制定船用LNG燃料相关技术标准规范,鼓励地方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加大市场开发力度。”
LNG加气站的快速建设和全面布局与国家利好清洁能源发展的政策因素息息相关。国家对清洁能源发展的政策支持和天然气相较于其他化石燃料的价格优势,促进液化天然气加气站建设蓬勃发展。但天然气加气站在建设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棘手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天然气加气站的健康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