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6月17日,中国商务部部长高虎城与澳大利亚贸易与投资部部长安德鲁·罗伯,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正式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澳大利亚政府自由贸易协定》(以下简称 《中澳自贸协定》)。协议生效后,中澳双方各有占出口贸易额85.4%的产品将立即实现零关税。减税过渡期后,澳大利亚最终实现零关税的税目占比和贸易额占比将达到100%; 中国实现零关税的税目占比和贸易额占比将分别达到96.8%和97%。
这也就意味着,原本澳大利亚对中国整车征收的关税将被取消,此举或能给想要在澳大利亚有所作为的中国汽车企业带来良机。
■惠及双边贸易
据悉,《中澳自贸协定》 的谈判始于2005年4月,历时10年。去年11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澳大利亚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与澳大利亚总理托尼·阿博特共同确认并宣布《中澳自贸协定》谈判实质性结束。
中澳贸易往来频繁,去年双边贸易额达到1369.5亿美元,是2000年的16倍,中国连续5年保持着澳大利亚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第一大进口来源地的地位。《中澳自贸协定》涉及货物、服务、投资等十多个领域,将消除两国间的贸易壁垒,进一步促进中澳两国间的贸易往来。澳大利亚总理阿博特指出,《中澳自贸协定》 将给两国进入彼此市场提供前所未有的市场准入条件,会减少双方的贸易关税。
■对整车影响不大
《中澳自贸协定》的签署,使得中国整车未来能够以零关税进入澳大利亚。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与印度、巴西等很有潜力的新兴市场不同,澳大利亚作为发达经济体,只有2000多万人口,汽车市场规模有限。澳大利亚汽车工业联合会(FCAI)统计数据显示,去年澳大利亚全国共售出110万辆新车,同比下滑15%,其中销量最大的丰田汽车,也仅售出20.4万辆车,排名第二的霍顿则售出10.6万辆车。
那么,《中澳自贸协定》 对中国整车出口影响究竟有多大?带着这个疑问,记者采访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顾问杜芳慈。“《中澳自贸协定》的签署,对中国整车出口澳大利亚的影响不大,因为澳大利亚的汽车市场不大,而且目前已经趋于饱和状态。此外,澳大利亚的汽车市场比较成熟,我国的汽车产品不一定能适应当地的需求。”杜芳慈说。
杜芳慈指出,长城和奇瑞旗下车型曾因未配备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SC)而被迫退出澳大利亚市场,这说明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竞争力还有待提高。
目前,中国有多家自主品牌车企在澳大利亚市场“奋战”,例如长城、奇瑞、吉利、江淮、北汽福田、金龙等。遗憾的是,由于澳大利亚汽车市场规模不大,且各国品牌云集,竞争激烈,中国车企在澳大利亚的汽车销量一直很有限。此外,汽车出口澳大利亚需要通过严格的ADR 认证,而该国的ADR认证在某种程度上比欧盟的认证都要严格很多,很多汽车品牌被拒于澳大利亚门外。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崔东树告诉记者,虽然长城和奇瑞均在澳大利亚获得了一定市场份额,但澳大利亚汽车市场空间有限,再加上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竞争力相对较弱,因此中澳贸易关系的改善对于中国车企进入澳大利亚的影响不会太明显。
当然,“蚊子再小也是肉”,对于中国车企来说,取消关税毕竟还是一件好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中国汽车的价格竞争力。
■零部件或受惠
尽管整车受益程度不明显,但中澳自贸关系整体上仍能给中国汽车业带来难得的机会。据统计,2013年澳大利亚国内的汽车保有量为1250万辆,该国当年的人口为2300万人,这意味着每千人汽车保有量为500多辆,平均一个家庭拥有2~3辆汽车。人均汽车保有量偏高,就意味着售后服务的零部件需求量会很大。在澳大利亚,中国维修保养产品和轮胎等汽配产品很受欢迎,这就给中国零部件企业提供了潜在机遇。
崔东树告诉记者,澳大利亚偏高的汽车保有量将会给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带来机遇,尤其会给维修配件领域带来很大发展机会。不过,得益于前几年跨国车企在澳大利亚的投资热潮,澳大利亚汽车零部件产业取得了较快发展,澳大利亚的许多零部件产品都有过硬的质量,且在产品设计和制造工艺方面也有很多值得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学习的地方。因此,崔东树强调,中国零部件企业在看到机遇的同时,也应该预测到将要面临的挑战,澳大利亚并不需要从中国进口大量的低技术含量的零部件,中国零部件企业应该利用现有条件加速产业升级和资源整合,切实抓住中澳贸易关系带来的利好政策。
杜芳慈表示,目前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量相对较小,而且配件的规格也需要符合当地车型的需要才可能会有市场。“需求决定一切。如果中国零部件企业能够在澳大利亚实现投资整合,或许就能利用澳大利亚在零部件业务上的优势来提升自己。”杜芳慈说。
此外,澳大利亚有着繁荣的汽车改装市场,因此对改装零部件有一定的需求。澳大利亚国内人工成本居高不下,而中国零部件企业提供的改装零件有着价格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