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叶龙:为什么车货匹配平台一定存在
2015-04-15 14:14:00
618
0
好多车
物流企业而言,亦有两大痛点:如何在难找车或者说如何在想找车时就一定能找到车以及如何控制车货交易过程中的风险(此处当然不止是指运输安全风险,同样痛点分析也没将服务因素包含在内)
于是,任何一个已经是物流企业的物流企业或者正在转型成物流企业的物流企业,都会努力的构建一个熟车的队伍,有些纯粹线下甚至都高度排斥弄到线上,嗤之以鼻抑或因为对线上的恐惧担心流失等等各因素都有。有些会借助一些平台,像最早冯总的管车宝就是基于位置在这个需求点上服务了大量的客户。概之,都会形成自己一个熟的阵容,不管线上抑或线下,但线上会逐渐成为趋势,甚至熟的边界也会改变。
总结一句话,对物流企业解决车源瓶颈、提升对客户可视化的服务水平,用新的线上方式管理和互动熟车圈都非常有价值。
中国因为诚信氛围的缺失创造了很多商业机会,淘宝构建了陌生人交易的透明机制,之后再基于淘宝发展细分的需要衍生出了天猫(当然赚钱也是关键),并且让京东有了更充足的机会(京东若是在淘宝之前,路,该有多难),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特别是淘宝培养了众女神们的购物习惯,网购更是催生了众多平台,各自占据细分领域,该打打、该闹、但都生存着。车货匹配本身就是一门生意,诚信是亟需解决的,但这需要一个时间的积累,总是一个信任积累方式的开端。
类比打车软件,更多是因为概念相似度以及需要借神话般的热度刷存在感,找梦想感。而笔者粗陋的以为类比电商的发展演进似乎有一定推演的空间,抑或三五灵感。
笔者认为车货匹配平台一定能存在,感恩于这个时代让众多有志于构建新生意规则的老板们的迅速加入,像管车宝的冯总、货车帮的戴总、物流小秘的魏总、运满满的张总、司机驿站的曲总、骡迹的宋总……等等还有好多车的张景涛张总,12年物流从业经验,8年经营以信息化服务物流行业的行业品牌--易流,这么多年成功的服务以及企业运营经验也是毫不犹豫的扑进来,这么多伙伴们都在推动这件事情的发展,虽然困难等同于当年马云构建的淘宝,但是其合力并不会小于马云本人以及马云构建的淘宝商业体系。
所以,因为车货匹配平台实实在在的能为用户创造价值而存在,也因为有这样一群明知如此难但还是毅然决然投入进来的奋斗者们而存在。必须说明,此处不止是为了情怀,更是为了佐证。
如何存在?
生存
要为用户创造价值,才能生存
要让用户粘度高起来,才能生存
要突破创新敢于破坏,才能生存
因为不像出租打车的标准化,更不像出租打车场景的简单化,还有阴差阳错的成了推广支付的最大渠道的契机,所以车货匹配平台早期绝对不是简单的靠海量用户(这本身就是细分领域,量有限)所能解决,必须得是有足够的粘度用户,要以高粘度用户沉淀出产品、沉淀出运营、沉淀出对用户的价值,再逐步复制。
目前车货匹配平台领域,有打的很火热仿效移动互联网发展节奏、营造出大量数据以及大量增长趋势数据的玩法,也有剑走偏锋避开车货匹配直指增值服务的玩法,还有作为工具先聚拢用户的玩法,当然也有依靠自身资源优势逐步辐射开的玩法,同样还有反复试错多变推演寻求突破点的玩法……
革命尚未成功,伙伴们都需努力,物流是个苦逼的行业,近些年更是越发艰难,但多少朋友们都在坚持,而我们也必须得坚持,因为所有的商业模式除了上述各玩法之外,还有就是一旦趋势来临,碰上了风口,我们都是有机会飞起来的。只不过到时飞的高低就在于坚持的长短以及沉淀的深浅了。
路漫漫,险阻重,且行且努力,看客们多些包容,多些支持,我们一定会走的很好的,此处确实为情怀。敬请期待下回分解。
(作者系好多车运营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