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月22日举行的最新一期“浦江金融大讲堂”上,讲座嘉宾同济大学法学院院长助理刘春彦副教授对“互联网+”和“一带一路”概念的提出、内涵做了详细回顾、分析。他表示,互联网讲求平等、开放、协作与分享,这与“一带一路”的理念高度契合。
2013年9月和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在哈萨克斯坦及印尼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一带一路”的构想。这一构想此后逐渐被提到国家层面,成为中国推动国际合作的新战略。而今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次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在业界此前讨论已久的“互联网改造传统产业”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深入和发展。
这两大战略,看似各自独立,但在一些学者看来,二者大有互相协作的空间。
刘春彦提出了构筑“
互联网金融的一带一路”的建议,他认为这样不仅有助于人民币国际化,还可让“互联网+”的行动计划为“一带一路”发展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
与“一带一路”协同
对于
互联网金融,刘春彦认为,“互联网金融”一词本身是中国独创,而互联网讲求的是平等、开放、协作与分享。他认为,中国互联网金融领域一系列机制的提出,不仅给社会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同样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的精神面貌。
而对于“互联网+”概念的提出,刘春彦认为互联网金融直接催生了“互联网+”概念。他认为,“如果说以前我们中国的互联网金融集中在消费领域、网上购物、第三方支付,那么现在的互联网金融应该进入生产领域”。
“国务院从2013年就开始重视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直接催生了互联网+的行动计划。典型的互联网金融案例,比如2013年11月的三马卖保险,以及前海银行等互联网银行的获批。而新修改的证券法很可能会将众筹纳入证券监管的范围。”
刘春彦引用阿里研究院的研究报告指出,“互联网+”涉及到零售业、批发业、制造业、外贸、农业、金融、物流业等七大领域,但他认为,这七大行业之外,互联网对能源业的影响同样不能忽视。
他指出,正因为“互联网+一个传统行业”代表着对这一传统行业的提升,那么“互联网+”的概念无疑可以对“一带一路”发展发挥很大的推动作用。
刘春彦认为,“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所带来的最大好处是贸易畅通。而贸易畅通必然要求货币的流通。这其中显然暗含了人民币国际化的问题。
“人民币国际化最近几年一直在提,但直到今年才正式被列入央行的工作报告中,以前使用的都是跨境支付的概念。”在刘春彦看来,这代表着某种“转变”。他表示,如果说亚投行的设立是“国家队”,那么在“一带一路”战略中无疑需要发挥“互联网+”的巨大作用,而让民间的互联网企业来参与推动“一带一路”发展再合适不过。
他说道,“如果说一带一路分别从海洋和陆地形成了陆地和海洋的开放体系,那么
互联网金融为主的互联网+行动计划就可以成为网络世界的一带一路,这不仅可以成就工业互联网、能源互联网、贸易互联网、还可以成就人民币的国际化。”
发挥第三方支付作用
在谈到互联网金融如何具体助力“一带一路”战略建设时,刘春彦认为,第三方支付可以成为先锋。
“我认为第三方支付应该是贸易领域的先锋。目前国际社会的支付体系以万事达和Visa为主,当然银联这些年发展得也不错。实际上第三方支付是随贸易而产生的业务,此外,众筹也有可能走向国际。我个人认为,在中国银联的带动下,会有更多第三方公司走出去。”
在刘春彦看来,中国银联和支付宝已经成为互联网金融走出去的两大典型企业,这两大企业可以凭借现有的国际布局优势,助力“一带一路”建设。“中国银联在东南亚发展得很好,而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一段是在东南亚。此外,2013年外国游客在韩国的刷卡消费额中,银联卡占40%,已经居第一位。在日本、新加坡等国,购物的中国游客也同样络绎不绝。”
刘春彦说,“支付宝2006年开始在澳大利亚开展业务。2007年在香港宣布进军海外市场,在香港不仅可以用支付宝购物,还可以和12种货币进行兑换。像是支付宝这样的第三方支付企业,应该是很有条件走出国门的。政府应该为这样的企业走出去提供支持。”
刘春彦也提到,国际社会的一些国家之间的纷争也可能为国内企业走出去提供有利契机。比如,因为乌克兰问题,美国要求两大支付系统万事达和Visa缩减在俄罗斯的业务规模,这恰恰给银联进一步进入俄罗斯提供了很好的时机。
“总而言之,我的看法就是,互联网金融在互联网+涉及的8个领域中应该发挥最为核心的作用,
互联网金融应该为其他7个领域提供服务。这与一带一路的核心精神也是契合的。”刘春彦补充说,“我建议国家应该尽快将互联网金融和互联网+纳入到一带一路的规划中,这样将对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大有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