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与姜卫东代表亲切握手
3月6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来到他所在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参加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并与姜卫东代表亲切握手。
姜卫东代表
姜卫东代表在两会现场(前排 中)
今年两会上,姜卫东代表精心撰写递交了“关于加快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的建议”、“劳动合同法修改建议”等提案。两会期间,姜卫东积极建言献策,引起了行业媒体的关注。
关注民生,提案为民,通达民情,汇集民心。自2008年担任全国人大代表以来,姜卫东认真投入人大工作,积极参加人大工作会议、考察和调研活动,努力建言献策,忠实履行全国人大代表职责,先后提出多项提案,均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今年姜卫东董事长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的建议”更是深切贴合建设美丽乡村背影,备受领导和代表的关注。
早在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了“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任务和目标。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农村的村村落落遍布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因此要实现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首先要把农村建设好。
去年以来,全国各地已相继启动“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发展目标,全面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理与处置的科技水平,进一步健全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体系,这一政策的实施解决了农村生活垃圾500多年无人管理的现象,特别是在山东和四川两省 “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实施效果非常明显。2014年底住房城乡建设部在全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会议上也明确要求,在全国开展农村生活垃圾5年专项治理,通过5年努力,使全国90%村庄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
据姜卫东代表调研观察,目前城乡环卫工作现状农村居民环卫意识不强、运转费用投入不足、行业监管职责划分不清、各级政府重视程度不够、相关法律法规不全等问题,需要认真加以解决。
鉴于以上问题,姜卫东代表提出如下建议:
首先,要加强宣传,提高认识,形成良好氛围。在城乡环卫一体化推进过程中要通过多种形式,营造良好氛围,教育引导广大农民群众改掉不良的生活陋习,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养成文明的生活习惯,将这项工作转化为广大农民群众自发的迫切需要和美好愿望。一是要通过一些媒体的公益广告、设立无垃圾日等方式,采取小品、曲艺等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来强化群众爱护环境的意识。二是从娃娃抓起,在校园内大力开展青少年环境意识教育,通过一些课外实践活动,教育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三是努力在全社会形成爱护环境光荣,破坏环境可耻的良好氛围。
其次,要建立经费投入保障机制,确保常态运行。要将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当做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建立科学的经费投入和保障机制,确保该项工作常态运行。城乡环卫一体化是顺应民心的大好事,但是真正要把这项好事办好,最终还需落实到一个“钱”字上,要做到有钱办事。一是要将所需经费列入各级财政年度预算。特别是对贫困地区(贫困县、财政贫困县),应加大倾斜力度。同时,结合新预算法的实施,对上级的扶持资金设立专门账户,保证专款专用,县乡两级每年也要拿出预算,保证配套资金的到位;二是按照谁产生,谁付费的原则,向农民收取一定的、较小比例垃圾处理费;三是设立转移支付制度,对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给予经费上的保障;四是畅通社会资金筹集渠道,通过设立公益基金账户等形式,广泛筹集社会资金,以此保证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第三,要加快市场化推进步伐,强化行业监管和考核。要积极培育、扶持、发展壮大环卫作业企业,将农村环卫作业逐步推向市场。采取政府花钱买服务的方式,突出环卫事业单位的监管职能,实现干管分离,学会“两条腿”走路,让市场来选择企业,彻底解决环卫部门管理越位、错位、不到位的现有环卫工作管理体系。同时积极吸引民间资本进入环卫作业市场,拓宽投融资渠道。同时,要尽快成立专门的环卫行业监管部门,将环卫工作纳入新型城镇化目标量化考核,从国家到省市县乡各级,都要层层分解落实详细的考核指标,从各级的资金投入、基础设施配套、人员机构配备、日常环卫保洁等情况进行具体细化,可以“一票否决”,一级对一级进行考核,形成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氛围,实现美丽乡村建设活动的提档升级。同时,要制定出台相应的环卫行业管理技术标准,使管理工作更有可操作性。
此外,要完善政策法规配套建设。国家应加快在环卫公共服务领域的立法进程,通过完善法律法规,规范我国的垃圾收运、处理和环卫保洁体系建设,从根本上解决环卫公共服务均等化,破解环卫服务二元结构,让广大农民群众享受到市民的待遇,彻底改善农民群众的人居环境,提高农村农民的文明程度,再现城乡溪水清清,野花遍地的景象,让居民能够“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