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在达州的大街小巷,尤其是通乡通村路上,一下多了很多闽、粤、浙等外地车牌。达州是劳务输出大市,在外打拼、开车回家对达州人而言早已不是新鲜事。然而,前进不能、后退不行的堵车场面却时时出现在这些
农村公路上。
图为:修建农村公路
本应带来方便和快捷的
农村公路,为何却给返乡的人“添堵”呢?
究其原因,路面宽度不够,是造成交通拥挤最主要的原因;其次,路面和路基的高度差,也给车行带来麻烦。两车相会时,往往需要一方后退至宽阔地带才可进行错车,如果一方排队车辆过多,或是迟迟挪不出错车的场地,那么堵车就顺理成章了。
从坑坑洼洼的泥巴路,到平整通畅的硬化路,“村村通”公路工程给农村道路带来的变化有目共睹。从靠甩“火腿”,到骑摩托车、开农机车辆,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从交通工具的变迁中可见一斑。但是,对于日渐增多的小汽车,有些地方的
农村公路现在却显得捉襟见肘。
根据四川省“十二五”
农村公路建设基本标准,乡道采用双车道,路基宽度不低于6.5米、路面宽度不低于5.5米;村道路基宽度不低于5.5米、路面宽度不低于4.5米。对于特殊地区,如地形地质复杂及交通流量小的路段,乡道和村道可按单车道设计,路基宽度不低于4.5米,路面宽度不低于3.5米,错车道数量每公里不少于3处。
降低建设成本、减少农民负担和减少占用耕地,这些都有可能成为
农村公路变窄的原因。但是,从农村经济的长远发展来看,农村道路的修建不能一味求长度,而忽视宽度。不同的道路有不同的标准,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实际。提高标准、增加路宽,或是加设错车道数量、合理设计路基路面宽度,无论采取哪一种措施,都应因地制宜地成为实现 “村村通”工程的初衷和目的,方便广大农民群众快捷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