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专家们在“第二届互联网金融全球峰会”上共议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风控与监管问题
编者按:目前,“风控”与“监管”成为供应链金融领域较热的两个关键词。纵观2014年供应链金融发展之路,监管与风控成为悬在行业发展上的两把利剑,既规范着行业健康发展,又给行业带来极大的挑战和机遇。与互联网的交叉与融合,更使得供应链金融的监管和风险防控有了新的特点。
那么,互联网化的供应链金融最核心的监管是什么?如何管控好供应链金融风控?业界对2015年监管措施的出台有什么期望?本期摘录了“第二届互联网金融全球峰会”上几位专家的观点,以飨读者。
观点一:信用建设是供应链金融风控的关键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吴晶妹
供应链金融跟传统金融最大的区别,就是
供应链金融真正是信用金融,是为大众服务的,不是为有钱人服务的,看的是你的信用,信用就是资本,那供应链金融就是要做以信用资本为核心的一个金融环境,这和传统的金融以实物资本为核心完全不同,供应链金融,也就是说信用金融应该搞信用资本定价,对你的信用资本进行评估,通过征信和评级,建立一套与原来传统金融不同的新型资本的定价体系。
然而,随着供应链金融体系的发展,企业在控制风险的过程当中,面临较多的恰恰是信用风险:
第一,目前的信用服务水平相对于社会需求落后了,即信用产品基本上没有针对性,不能解决社会需求的基本问题,我们信用评级,我们的评级报告,给一个评级等级,他解决不了P2P平台,还有银行他要发现的客户风险的那些问题,那评级报告现在大家都差不多,也看不出具体风险点,也没有预测能力,在系统性风险来临的时候,所以现在第一个问题就是,就是信用服务业的水平。
第二,现在信用市场不成熟,没有形成信用产业链。我认为,中国的征信市场是三大征信体系,金融征信、社会征信和商务征信。金融征信现在已基本上运行,社会征信以政府为核心可以做适当的查询,商务征信还没有形成。
第三,企业,无论是互联网企业,还是大型企业,都在搞金融征信,却没有在企业内部把信用管理作为一个新的管理内容,势必无法做好风控。没有信用管理战略,就无法真正在
供应链金融行业里占有一席之地,赢得市场。
企业特别是互联网金融企业防控风险的时候,最重要的是做好信用风险防控……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程度和社会效应以及经济效应都远远的高于单个机构管控,在某种程度上来说,需要通过改善信用环境,为互联网金融和企业信用管理发展,提供保驾护航的作用。
观点二:供应链金融监管的两制度三阶段
作者:点滴身边董事长谢涛
供应链金融的监督确实挺难,从词上可以看出,一个是供应链的元素,一个是金融的元素,我们要取得金融牌照门槛很多,而基于互联网的供应链又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是一个没有门槛的领域,这两个东西加在一块,对于互联网的供应链金融监管确实是出了一个难题。
对监管,我认为可以有两种,一种是牌照制度,一种是备案制度,无论是怎么样的监管。我觉得监管就是监管风险,监管风险大还是小,未来监管将分为前、中、后三个阶段。首先监管是有门槛的,但这个门槛应该相对要低,因为要留下一些创新的空间,第二是批准上线,这个阶段要对他们是否达到条件和门槛来审批,比如高管人员有多少是从事金融的,多少从事计算机安全的,多少是从事风控领域的,资本金的充足率是怎样的,是否具备了这些条件,具备了允许进行经营,再就是后监管,可能会有一些间隙性的后期风险的排查。
观点三:细分是供应链金融风控的有效途径
作者:好贷网CEO李明顺
2014年,P2P平台有3万家,未来可能会有10万家,这些P2P平台可能会做不同的方向,但是从根本意义上,做好供应链金融关键是提高风控的能力,增强对于未来各个行业的风控能力。只有行业细分,才能够更好的去把握和监管,更多信贷机构的出现,未来,
供应链金融才更为多样化,而不是大而全的。
对供应链金融来说,“兜底”是一种理想主义的情怀,对于客户,我们应该负责到底,对于客户所有的债权债务应该做到透明、清晰,然后负责到底。做风险管理,第一个是要在战略上实现风控,未来的金融一定是要细分,这样才是一个真正的基于互联网的供应链金融做小额的根本点。在战略上看待风险,就是要打破传统金融机构的风险管控模式。从供应链金融角度来说,站在一种资金的效率上重新看待风险管理,资金的流动效应最高,把用户的钱用分散的方法做到在系统上足够的安全,才是解决风险的一个根本办法。做足够的细分,做到全产业链的互相监督,这才是未来风控,未来基于互联网的供应链金融风控的特点,而不是传统金融,这个金融的模式一定会被互联网透明的开放的公开的模式去打破,互联网对于它一定是颠覆性的,颠覆它的构造,同时它的生产流程和体系分工合作,这才是一个开放的为小微服务的供应链金融。
观点四:互联网供应链金融需要监管落地
作者:翼龙贷CEO王思聪
监管的乏力,给了互联网
供应链金融行业企业一个发展的空间。2014年以前,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是一个想怎么干就怎么干的时代,人人都有机会去当英雄; 2015年以后,监管有可能落地,不论是草根阶层,还是财团,整个将是一个各路资本竞逐的时代。2014年以前从事供应链金融的平台,有可能在2015年以后,都要突破边界,2015年也是所有的资本和平台突破边界分水岭的时代。
说到p2p项目,在目前监管还没有落地的情况下,是需要兜底的。如果从互联网和供应链这个角度来讲,我们可以不兜底,但是在中国这个环境下是不行的。在互联网环境下,所有的产品要标准化,而不是绕来绕去。P2P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来讲,尤其是在用我们现有政策的情况下,还是有兜底比较好。
观点五:理性评估积极应对供应链风险
作者:速帮贷首席风控官郑春香
生活中处处存在风险,应对风险的正确态度应该是什么呢?个人认为,应该是在承认风险存在的基础上,理性地评估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可能引发的损害后果,用专业的方法去控制风险。速帮贷非常希望能够有明确监管的相关规定能够尽快落地,我们希望明确的知道,哪些是可以做的,哪些是可以去尝试的。我们认同这样一个观点,信贷的监管原则,不论是创新监管,还是协同监管或是适度监管,法律上应该对此有一定的容忍度,尤其对于
供应链金融这种很年轻的新兴产业。
对于P2P项目的风控策略,速帮贷考虑到监管层的感受,给投资者一颗定心丸,为保证投资人的本金和利息设立了两重保障:第一重是一小时保证计划,即将在投资债权到期的时间之内一小时,在钱没有回到账户的情况下,由系统将投资人的本金和利息自动打到账户,凭借这个计划,提升投资人的信心,这叫做债权转让的保障模式;第二重是速帮贷与建设银行合作建立风险准备金,用于债权转让机制,如果真的出现没有及时兑付情况,风险保障金会及时给足投资人本金和利息的保障。
在这两重保障的基础上,速帮贷同时也在完善和开发风控模型,到目前为止在16个城市建立起了O2O的风控模型,有7个层级近800多人的风控审核人员,做着非常严格的监管人筛选和贷前审查、贷中批准和贷后管理,这也是债权保障计划运营两年多没有一笔逾期债权未受让的主要原因。(以上内容为赵方婷根据第二届互联网金融全球峰会上的专家发言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