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货币竞相宽松恐难解经济切肤之痛
2015-02-16 10:12:40
821
0
经济参考报  周武
        2月12日,瑞典央行下调关键利率至-0.1%,并推出100亿瑞典克朗的购债计划,希望借此摆脱通缩的恶性循环,这使得近两个月来全球陆续下调利率的货币宽松阵营再度扩大,然而各国货币竞相宽松恐难解经济切肤之痛。

       从目前情况看,全球央行货币政策分化,发达国家这一趋势非常明显,最大经济体美国的货币政策已经开始回归正常,日本仍在执行超级宽松货币政策,欧元区则刚刚推出超预期的量化宽松政策,近来不少国家不断加入降息大军,更大降息潮涌动。

       降息国家实行更为宽松货币政策大都属于迫不得已,或为对付通货紧缩,或为提振经济活力,然而宽松货币政策及其带来的货币弱势并不一定都是灵丹妙药。

       第一,许多国家放宽货币政策是在不得已情况下的权宜之计。由于找不到更好的振兴经济措施,政府往往施压央行,希望货币更为宽松,以期快速获得成效。外围国家的宽松,更使得央行难以稳坐泰山,保持货币政策不变。

       第二,缺乏财政政策的有效配合,货币政策难以解决根本性和长期性问题。虽然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都是宏观政策目标,但财政政策更侧重于物价稳定外其他更广泛的目标。在结构调整、收入分配等方面,货币政策也难以起到财政政策的作用。

       第三,由于受到多种目标约束,加上传导机制不畅,货币政策的施展空间并不大。从欧元区情况看,一味依靠放松货币政策,并未达到刺激经济的目的。欧元已经实现了大幅贬值,但疲弱的欧元未提振海外需求,拉动欧元区经济。欧元区的负利率也未能刺激银行进行更多放贷。

       第四,货币政策难改海外需求不足局面。由于全球经济复苏力度不足且不均衡,海外市场弱势已成为各国普遍面对的难题,短期内提振海外需求来拉动经济并非易事。美联储官员毫不避讳地指出,美国经济最大的挑战是全球经济前景低迷。美国的制造业已经受到海外市场疲弱的拖累,去年12月份的工业产出环比萎缩0.1%,创去年8月以来的最低。面对成为普遍现象的海外需求不振,各国的宽松政策互相抵消,效果大打折扣。

       美国是超级宽松货币政策成功拉动经济的范例,自从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以来,美国资产负债表规模扩大了约四万亿美元,甚至超过现在世界各国美元外汇储备的总和。靠着大规模印钞以及美元的信用,美国才获得了目前的复苏业绩。由于美元地位的特殊性,尽管大量印钞,美元的信用却没有下降。这样的模式在全球其他国家很难复制。

       值得关注的是,贸易顺逆差不仅是汇率问题,还要看出口商品的竞争力。希望通过货币贬值提振经济,往往损害到本国经济。货币贬值的国家,经济有可能不仅不会因此有好转,反而导致自己国家和地区的金融秩序混乱和经济恶化,以及货币信用的丧失。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由于经济复苏好于其他国家,美元强势显现,对美国企业的不利影响也开始见诸报端。面对全球日益扩大的宽松阵营,美国人似乎也难以安坐。先是传出华盛顿拟立法惩罚汇率操纵国,继而美国财长雅各布·卢又频频警告美国将全力反击全球货币竞相贬值以获得贸易优势的做法,这将使其他降息国家增加更多无形压力。
点赞
收藏
周武
共发表1篇作品
下一篇
2015-02-15 15:3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