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供应链金融行业得到迅猛发展,可谓如火如荼。尽管如此,由于目前行业内存在的一些制约因素以及互联网发展带来的冲击,使得供应链金融未来发展之路充满诸多不确定性。鉴于此,在业内已分得第一杯羹的领军人物,也在不断地探索供应链金融行业未来的发展路径,以求“未雨绸缪”。
未来供应链金融发展的主要利润点在哪里?未来将走向何方?如何规避风险、创新发展?这些,成为备受业内关注的焦点话题。在前不久举办的“2014年清华大学全球供应链高峰论坛”上,来自企业以及高校的专家学者们,就相关话题展开了热烈研讨。
观点一:供应链金融的风险化解与创新发展
作者: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副教授 蔡临宁
在供应链金融中,最大的风险来自于质押。为什么这样讲?在2014年最有新闻效应的质押案例中,青岛港做了重复质押。然而,每当谈到供应链金融,大家往往想到的概念就是一些小型企业资金短缺,所以要去从事
供应链金融业务,以便获得资金支持,而质押贷款就是一种重要的融资模式。在以往的金融业务中,不动产贷款占有的比例较多,而动产贷款显然是有一定的风险性。在上述案例中,金融风险问题被充分地发挥了出来。一笔动产竟然重复质押了18次,而在这18家银行中,外资银行占到了非常重要的比例,比如渣打银行,就涉及到了重复质押贷款问题。
鉴于该案例的风险性,国内几家大型物流公司开始了自身内部的大核查,纷纷检查自身潜在的金融风险问题。其结果是,有数家“巨无霸”都查到了自己内部的某几家省公司均是在做着重复质押贷款。那么,这样的结果该由谁来买单、该由谁来背账?答案肯定是物流公司。由此可见,质押领域的金融风险较大,而目前这一风险还没有很好的化解方法。
然而,要想化解这一风险,金融界就必须产生变革,应该设立某种金融平台,由第三方机构把不同银行在进行不动产质押的交易记录进行信息共享。只有供应链信息实现透明化,才能有效地防止金融风险问题。
另外,在传统模式中,每当谈到
供应链金融,大家一般就会想到“1+N”模式,通过这种方式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但是,从创新层面讲,首先是要通过供应链金融平台来解决这一问题;第二则是通过对息差、利差的充分使用,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尤其是要从库存管控方面来获取利润;第三个发展趋势是票据化问题,是对于实物的质押转到票据化业务;第四个趋势是对供应链金融平台业务的异军突起。当前,有很多的创业者开始发力信息集成,实现物流信息和金融信息的集成,而集成之后便可以给物流企业和金融企业提供更好的风险掌控。
观点二:未来的竞争核心是供应链再造
作者:钟鼎创投董事总经理 董中浪
纵观整个物流产业,过去一直呈现出持续高速发展的趋势,而近期,这种发展趋势的风向突然变了,有很多“搅局者”、“颠覆者”进入到物流行业中,使物流行业变得陌生起来,整个产业也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对此,作为投资者就会思考几个问题,我们是在投资物流行业吗?物流是一个行业,但它更多的是一个功能,在物流与供应链中,供应链本身又是一个行业吗?
带着这些思考,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商业正在发生着一些革命性变化,而这些革命性变化与物流和供应链有着非常大的关系。
首先,在最早的物流中,我们在制造业里面的生产车间做运筹、做生产车间管理,我们考虑的一个事情就是,怎么样大幅地提升生产车间的设备效率,所以在这个过程里叫“物料管理”。后来,经过一步一步地拓展,我们知道,只关注车间是不行的,还要关注整个制造企业里面从采购到分销的全过程,这时我们关注的是产品生产出来后如何分销出去,所以在这个过程里叫“物品分销”。再后来,我们考虑的是整个制造业里的“企业物流”,所有的发展方向都是围绕着制造业来考虑,因此我们设立了“工业工程”,专门去提升制造业的效率。再往后,我们又考虑到分销商,将分销商拉进供应链中,这就是所谓的“现代物流”概念。随后,电子商务又出现了,过去我们在专注制造业的时候只会想到“精益生产”,但后来我们开始注重分销了。事实上,以上这一过程的本质就是权利的转移。权利从制造商转移到分销商,再从分销商转移到消费者手里,但是,消费者是透过电子商务把大家凝结在一起的。所以,整个物流在供应链中的战略性总是在不断增加、升华。当所有事物都被移动互联网凝结在一起的时候,就意味着各个行业都被互联网化了。
可以说,未来就是一个“供应链加”的概念,供应链会加到各个行业里面去,在“互联网加”之后,将面临着“供应链加”,例如C2B2B、O2O、C2M、M2C,它的本质就是在重构整个生态链。所以我们看到,在90年代的时候是制造驱动,之后是渠道驱动,而现在就是消费者驱动。对于所有人来说,未来的竞争核心是供应链再造,也就是打破原来的格局,产生新的供应链条。
综合来讲,整个供应链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例如,15年前,我们讲供应链,理解的层面是“关系”;10年前,我们讲供应链,注重的是“资源”;5年前,我们讲供应链,看重的是“能力”;而现在,在物流界、供应链界中,真正为王的则是“网络”,由“网络”开始向平台发展。所以,供应链能力是未来竞争的核心能力。
观点三:供应链金融应向管理创新要效益
作者:中国外运金融物流部经理 程亚东
作为一家传统的物流企业,中外运主要以仓单质押业务来增加业务量。但是,随着经济形势的下降,企业的整个仓储物流监管业务都出现了问题。实际上,由于中外运过多的关注了货物流的本身,忽略了融资服务,所以最后就产生了金融风险。
在以往的案例中,中外运企业曾帮助过一家世界500强的轮胎公司进口橡胶原料。从传统的物流业务上看,中外运采取了远程操作的方式来实现所有进口对应的物流操作,以及一部分产权的物流操作。而该客户原先的采购模式是基于沿岸条款,从国外进口橡胶原料,用于轮胎生产。这一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有:一是融资,二是物流,三是库存,四是生产与制造,五是市场,最后再面向他的客户。事实上,中外运在这个业务中只是增加了一个中间操作环节,代替客户向他的供应商购买所有的生产主料,以解决融资、物流、库存等问题。这其中,中外运一共替客户完成了23个动作,这23个动作从生产计划拉动的订单开始执行,一直到所有的传统运输,包括采购执行、到港的报关报点,以及库内增值服务,然后一直到按照生产指定路线,最后再到客户的应收账款,这里高度涵盖了进口原料上下的所有商务操作、物流操作,通过使用相关的金融产品,包括应收账款出让,也是以纯市场行为出让的。
在这一案例中,我们直接带给客户的优势,首先是将他原来和供应商约定的账期又拉长了120天,并节省了资金流。这对于客户的资金流转速度来说,具有非常大的正向帮助;其次是帮客户稳定了生产成本,锁定了原材料采购汇率,将融资成本降低20%。再次是在原材料采购上采用贸易融资替代成本向银行贷款,使企业账面上实现了零库存的生产,对后期周转率帮助较大,并减少采购资金1500万美元。
对于中外运来说,该业务增加了客户的黏性,包括增加了客户服务的品类、服务的节点,从而帮助企业提高其在市场中的优势地位。从
供应链金融的角度看,中外运不像传统的仓单质押业务,或者贸易贷款业务衍生出的现金垫款,从利益中赚取更多的利润,而是从管理中赚取更多的利润。
中外运业务收益跟传统上不一样,传统上是靠执行,由客户来追欠贷款,而在该业务上,中外运通过自身的管理,体现出管理价值,在传统的利润点上,企业的利润还可以向上走,向上走的方式就是通过汇率控制,或者水平控制,以及金融产品合理的使用,从而达到一个利润向上的空间。那么,在目前看起来,除物流以外的传统服务费用,只占该业务整体收益的35%左右,而其他的全部是通过管理来获得。
(上述观点为本报编辑蔡璐根据清华大学全球供应链高峰论坛上的专家发言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