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式助推供应链金融创新发展
2015-02-06 09:57:19
857
0
现代物流报 
  从渗透到打通再到交融,互联网对金融行业的改造循序渐进,也呈现出电商跨界线上供应链金融、P2P借贷、众筹、传统金融机构介入互联网、产融结合、完善征信体系等诸多新的发展模式,推动着供应链金融的创新发展。

  电商进军线上供应链金融

  线上供应链金融是基于供应链交易活动,在线提供的贸易融资、支付结算等综合金融服务。线上供应链金融最先由平安银行于2009年率先推出,之后众多金融机构利用自身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的优势纷纷试水,并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井喷引发了物流公司、供应链服务公司、电商企业、民间金融等众多主体的参与热情,其中以平台类企业借助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通过挖掘海量交易数据为平台商户提供金融服务最为典型。比如,京东集团利用自身电商平台的场景优势和数据资源,正逐渐深入拓展相应业务,其实践具样本分析意义。

  2012年11月,京东与中国银行北京分行达成合作,打造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这一模式有别于阿里巴巴和苏宁取得独立贷款业务牌照直接放贷的模式,而是将平台数据转化为银行认可的信用额度,银行依此完成独立审批、发放贷款。京东的供应商大约有10万,其中50%有贷款需求,而传统金融体系的格局下很难满足这些贷款需求,作为零售渠道,京东需要帮助上游企业迅速变现。据悉,京东在银行已经拥有超过100亿元授信,给供应商发放的贷款平均额度在 200万元到300万元之间。

  P2P借贷服务

  中小企业由于缺乏有效质押物和信用记录,加上融资需求量小、频率高的特点,很难从银行处获得贷款。因此,从融资者的角度,P2P的出现为中小企业找到了新的、快捷的融资渠道。正因为融资需求巨大, P2P在互联网一推出,便开始如野草般疯长。

  P2P,就是A付出相应费用前提下,通过第三方平台向B提供小额借贷的金融模式。P2P作为一种双边平台,其服务对象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借方,另一个是贷方,二者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P2P与传统银行借贷涉及的利益相关者其实基本一致(包括银行、担保公司、出款人、贷款人等),除了P2P公司取代了银行中介。虽然,利益相关者相同,但业务实现途径完全不一样。

  P2P充分利用社会闲置长尾资金对接小微企业和个人信用贷款,打通原本彼此隔绝的投融资端,为投资方带来更高交易价值,为融资方带来更充足的资金。在欧美,P2P公司主要基于借款人公开的信用信息来做出信用评级、贷款定价和平台收费标准,投融资双方在 P2P 平台网络上撮合交易,借款标发布、投资和资金汇划、到期还款的全过程均在线上进行。

  众筹融资渠道

  众筹是指项目发起人利用互联网,发动众人力量,筹集资源、能力和渠道,为小微企业或个人进行某项活动、项目或创办企业提供必要的资金援助的融资方式。如果说P2P是互联网金融时代的新型债权融资渠道,那么众筹(尤其是股权制众筹)则是互联网金融时代的新型股权融资渠道。

  众筹的参与者一般是发起者、支持者和平台,其中平台作为连接发起者和支持者的媒介,借用互联网搜索技术和数据分析技术,将众筹发起者和支持者相互匹配,从而更好地确保投资者或者是支持者便捷搜寻到投资标的,而发起者(或是融资者)顺利募集到资金或其他资源。也就是说,作为平台,其主要职责是撮合筹资者和投资者,消除信息不对称,促进项目成功。

  传统金融机构介入互联网

  对传统金融机构而言,互联网不是一个新话题,却是一个需要认真应对的新问题。

  近几年,新的互联网金融机构不断涌现,确实给传统金融机构带来了很多业务上的压力。但事实上,传统金融机构通过互联网技术进行金融创新也有一定的优势。

  金融本质上是不确定环境下跨时间、跨空间的关于价值、风险和未来现金流的契约行为。核心有两点:第一,对不同资产形式(固定资产、流动资产、金融资产、现金等)的转换和风险定价;第二,如何打通产业与金融的链条,形成真正的产融结合。而这两点,传统金融机构都具备一定的先天优势。

  平安集团的探索正迎合了以上两点:陆金所的出现和高速发展,实质上是把银行传统的票据等资产形式,通过互联网技术进行风险定价,并借助P2P的互联网交易方式实现了与客户的去中心化无缝连接; 平安银行橙 e 平台的推出则在于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和交易思维打通产业与金融,目标在于实现真正的互联网时代产融结合。

  此外,传统金融机构在品牌认知上、人员素质上也具备一定的相对优势,通过把传统金融业务电子化、互联网化,也可以实现“触网”的目标。传统业务的互联网化,也可以借助与互联网巨头的联手,形成商业模式上的互利共赢,未必要独力完成。国金证券与腾讯的合作正体现了这种强强联手的未来商业模式趋势。
点赞
收藏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