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油改气” 不能因噎废食
2015-01-16 13:21:47
672
0
现代物流报 李卫卫

  最近,《关于进一步加强机动车“油改气”安全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出炉,明确提出拟停止在用机动车进行“油改气”,已“油改气”的车辆将限定使用时间。只是几年以前,“油改气”还因节能减排效果突出,受到一些地方政府的积极鼓励,不少公交、出租和私家车主也受到燃气车使用成本低廉的“诱惑”,投入不菲费用进行“油改气”改造。如今,短短几年而已,这一技术咋就行将被“宣判死刑”?

  按照此次征求意见稿中透露的信息,相关部委拟叫停机动车“油改气”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其不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和《车辆生产企业和产品公告》的相关法规,而且改装企业能力参差不齐,车辆燃气专用装置缺少有效的质量保障及检测等,也使得改装车辆的使用安全难以保证,导致各地在用机动车“油改气”车辆事故时有发生。因此,出于对人民群众出行安全的考虑才准备叫停这个看似“节能环保”的项目。

  但是,在一些人士看来,相关部门所罗列的这些“罪状”似乎不太站得住脚。首先,《道路交通安全法》和《车辆生产企业和产品公告》等相关法规早已存在。既然“油改气”一直都属于违法的范畴,那么为何相关部门能够任由其存在十余年,并且还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这显然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违法”的论断,就能向公众解释的了的。

  其次,对于“油改气”车辆安全性的指摘,似乎也不能用“时有发生”这个词来一言以蔽之。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在用的燃气汽车初步估计有290万辆。数量如此庞大的车辆究竟发生事故的概率有多少?有没有跟燃油车的事故率做过比较?事故率是呈上升还是逐年下降的态势?发生事故的车辆中究竟有多少是改装车,多少是原装车?这一系列的问题,也都需要相关部门拿出详尽的调研报告和数据来加以论证和说明。

  再者,目前从事在用机动车“油改气”的企业有3156家。一旦征求意见稿中的内容被通过,这几千家企业也面临着关门大吉的命运。而290万辆在用车也可能随时被禁止上路。这样一来,之前安装的气罐和套件也只能拆掉。在此过程中,企业和车主的损失又由谁来“买单”?这些问题也是政策制定过程中不得不考虑的。

  据说,该征求意见稿发布之后,各地的行业协会、企业已经联合给六部委写信,请求在叫停“油改气”的问题上重新加以考虑。而国家质检总局也正在收集各地的反馈意见,准备做进一步的调研。在此,也希望相关部委在收集意见和市场调研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听取各方的意见,充分论证,切不可因噎废食,使一项本来可以利国利民的项目被“误杀”。在制定政策时也不一定要一刀切,监管部门可以对这一行业设置相应的准入机制,使其在合法合规的范围内健康发展。
点赞
收藏
李卫卫
共发表99篇作品
最近内容
2015-07-24 12:05:00
2015-07-24 11:35:00
2015-07-10 13:44:00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