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快递柜的生意经:赚快递的钱
2015-01-12 22:56:03
920
0
支点杂志 
  将装着满车包裹的电动车停在智能快递柜前,老徐麻利地在屏幕上选择了“快递员”,然后输入自己的手机号,选择箱子型号,再输入收件人的手机号,只听“咚”的一声,智能快递柜系统自动分配的箱门打开,老徐把快递放进箱里。在老徐关上箱门的同时,系统自动将相关信息发到客户的手机上。

  就在老徐离开后不久,来取快递的小王走到智能快递柜面前,选择取件,输入自己的手机号,然后在短信里看到了取件验证码和箱门号,顺利拿到了快递。

  这一幕发生在武汉的画面,每天也在全国多个城市上演。每年以50%以上速度增长的快递业,催生了“解决最后100米配送难题”的智能快递柜的蓬勃发展,并使得运营这些智能快递柜业务的企业,开始挖掘除为快递业服务赚取利润的商机。

  电商催生智能快递柜

  如果要用一件事来体现电商发展的火热程度,非“双11”莫属。2014年“双11”,马云一天就创造了571亿元的成交额,与之对应的是快递爆仓了。当天,仅通过菜鸟物流处理的包裹量就累计达到2.78亿个,这还不包括那些未及时发货的订单。

  在处理最后100米末端配送中,一种利用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快递柜“配送员”受到了快递业青睐。以目前在全国布局最大的“速递易”为例,去年11月12日,其投递量达到40万件。仅相隔一天后,该数量便以日超50万件成为业内焦点。

  “速递易”是成都三泰电子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泰电子”)旗下全资子公司--成都我来啦网格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我来啦”)打造的智能快递柜服务,目前已进入北京、成都、武汉等32个城市,在全国落地网点超过1万个,武汉网点已达700多个。“我来啦”武汉公司城市负责人王骞对记者透露,“速递易”明年全国网点将达到4万个。

  事实上,自首批智能快递柜于2013年3月14日在中国人民大学面世以来,类似“我来啦”布局智能快递柜的第三方公司已接近20家。与此同时,中国邮政、顺丰、百世汇通等快递企业以及京东等电商企业都已开始布局智能快递柜。京东方面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1月中旬,1000多台京东自提柜在全国覆盖了34个城市。

  “电商和快递业的高速增长,给智能快递柜提供了丰厚的发展土壤。”智能快递柜“鸟箱”的布局者--厦门奕宝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勇对记者说,快递业目前的发展瓶颈在于末端配送成本非常高,约占所有成本的一半,而且随着人力成本的不断上升,压力会越来越大,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用智能快递柜将是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

  来自波兰国家邮政局的数据表明,一个智能快递柜能够取代10个快递员,并在终端节省80%的费用。前文提及的老徐也对记者表示,以前每天只能投100个快递,在使用智能快递柜后,则可以每天投递150个快递,投递效率得到提高。

  “通过智能快递柜还能解决末端配送服务的时空差和服务等问题。”福州友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销售总监刘洋告诉记者,快递公司反映,通过使用公司生产的“邮宝”智能快递柜,能够解决譬如收件人不在家、电话打不通等投递效率低问题,使得夜间派送成为可能,还有利于保护用户隐私,使得用户体验更好,避免很多矛盾。

  先免费后收费

  “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这个行业足以说明智能快递柜的行业前景很光明。”王勇认为,市场竞争同时也很激烈。

  目前,如果将市面上存在的智能快递柜按照用途来分类,主要分为普通快递存放类和冷冻蔬菜存放类,两类设备的成本都不低。

  刘洋介绍,一台智能快递柜市场价约在2万-3万元之间,有的甚至更高。为多家企业研发并代工生产智能快递柜的武汉兰光小贝壳箱柜科技制造有限公司技术部经理洪壮告诉记者,功能越简单越便宜,即便最便宜的智能快递柜市场价也要1万多元。

  他进一步分析,“如果算上其他成本,比如前期研发费用,使用中的物业进场费、电费、流量费,后期的设备维护成本等,成本压力不容小觑。”

  更何况,目前智能快递柜正处于“跑马圈地”的扩张阶段,仅以社区网点为例,每个城市社区网点少则几千个,多则几万甚至几十万个,而每个社区网点又需根据规模大小摆放多台设备,成本投入可想而知。

  即便是像京东这种为加深自身后期服务而自建智能快递柜的电商企业,其负责人也对记者坦言,若要形成规模优势,成本压力极大。

  那么,以第三方身份运营智能快递柜的这些企业盈利来自何处?

  服务于快递公司的第三方智能快递柜,收取服务费自然成了获取收入的一个来源。不过,采取的方式是典型的互联网思维,即先免费后收费的模式。

  由于智能快递柜在最近两年才发展起来,很多快递员和用户对其并不了解,为培养使用习惯,在智能快递柜新落地的每个网点,这些企业都会对快递员和用户有2-3月的免费试用期。

  当使用智能快递柜成为快递员和用户的习惯后,便开始采取收费模式。尽管每家企业的具体收费模式并不相同,但对于使用他们智能快递柜的快递公司,根据派件大小、难度、距离因素每单收取0.2-1元。

  对于取件用户,从智能快递柜系统自动发出取件短信之后算起的24小时之内,取件免费;当超过24小时之后,为督促用户及时取件避免长时间占用箱子,影响周转率,则会向用户收取超时费,一般超出部分按照每天1元来计算。

  除了在派件和取件上动心思,不少企业还在收件上蠢蠢欲动,但目前由于验货的问题,并不能实现完全自动化寄件。

  不过,正如刘洋所说,如果只是向快递公司和用户收取一定的费用,运营成本还是过高。

  野心在于O2O

  如今,各企业动起了将流量变现、以O2O为主实现增值服务的心思,从而实现“1+N”的商业模式。

  一些企业开始尝试通过智能快递柜主机显示屏或柜体上的箱门加载广告服务,并伴以打造O2O为目标。

  这其中,有以“邮宝”为代表的欲打造O2O便民服务平台的企业,通过智能快递柜后台IT管理系统,拓展菜篮子、干洗、废物回收、代缴水电煤、话费充值、买电影票彩票等便民服务的模式。

  也有以“鸟箱”为代表的“便利店”模式。“鸟箱”推出了百货试卖会,主要销售洗发水、面巾纸等日用品。事先把商品直接存放在“鸟箱”里,用户通过扫描“鸟箱”柜面上印有的商品名称和二维码,在网上支付后便可通过“鸟箱”拿到商品。

  “我们通过'鸟箱'销售一些日常家用采购频率较高而一般便利店又买不到的商品。”王勇说,我们也在想怎么能跟电商更好地结合,特别是如何打通一公里、五公里内的社区商圈。

  当然,争取将上下游打通整合线上线下资源,跟各大电商平台进行合作也成了各企业攻克的方向。

  “速递易”显然也不甘寂寞。王骞透露,广告增值收入和接入电商只是盈利的一部分,未来更关键的是建立搭载涉及所有交易、金融的交付平台。

  这并不难理解。除了“速递易”之外,目前三泰电子还在打造的“金惠家”、“家易通”和“维度金融”等服务平台都是以城市、社区和家庭为目标的社区综合服务。

  有关分析人士认为,依托“速递易”的线下规模优势,以及三泰电子在社区金融方面的专业积淀,四大业务的有机结合将使得三泰电子有望在国内网络购物、社区金融、生鲜电商、社区医疗、家政服务等社区互联网细分领域与互联网企业合作获得持续收入分成。

  然而,尽管各企业在O2O方面构想颇多,不得不面临的现实是,目前智能快递柜的发展仍然处于推广宣传阶段,O2O试水仅是蜻蜓点水,离上述构想还差得远。

  网点密集度成产业瓶颈

  究竟是什么阻碍了这些商机的充分挖掘呢?

  难道是因为技术不达标么?目前市面上推出的智能快递柜,并不能支持拓展POS等功能,前文所提及的一些O2O增值服务并不能实现。

  “技术并不是无法逾越的鸿沟,而是与网点密集程度不高有关。”王骞称,这些功能都能做出来,但如果没有足够的密集度和覆盖人群,线上线下的很多合作就无法开展。

  “比如要接入电商平台,他们会考虑网点密度问题。”刘洋解释说,这也是目前很多企业遇到的瓶颈问题。

  即便是在规模上遥遥领先的“速递易”,网点密度也还需大大提升,其他企业就更不用说。包括老徐在内的多名快递员反映,智能快递柜的数量太少并不够用。

  并不是这些企业不愿意加大投入,最重要的原因还在于成本问题,若一下子全面铺开,目前几乎没有一家企业能够承受。江苏善业联盟商业服务有限公司的“善易递”从2014年9月份开始就已经停止运营,不再增加网点。

  王骞认为,针对这种情况,当下最重要的是要试点,把一个区域内的服务和密度做好之后,从而形成一种可复制的模式。

  “如果全面铺开但服务做得不够好,还是会被用户踢出局。”持同样观点的王勇解释说,只有先将快递业的服务做好,在获得足够大的客户群之后,才有条件在快递业基础之上,为快递公司和用户提供更多的增值和附加服务。

  王骞以售后服务举了一个例子,比如智能快递柜使用过程中肯定会出问题,从而影响快递员派件和用户取件体验,我们每个网点都有专门的分管人员每隔3天就来检测设备一次。一旦出现问题,最迟1小时之内到现场解决。

  除此之外,在京东自提柜相关负责人看来,目前智能快递柜的发展并不健康,没有形成公开性合作而浪费了社会资源,“希望国内能形成一个公开性的系统对接平台,将所有智能快递柜纳入系统整合使用。”
点赞
收藏